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一百七十四章 名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四章 名聲 (1 / 2)

數日後,安陸一處酒肆,某雅間內宇文溫正在宴客,客人是暫居安陸的沛國公鄭譯,陪坐的是黃州總管司馬楊濟,除此之外還有吏員數名,身負監視之責。

他們監視的當然是鄭譯,這位身份有些特殊,即便是無人敢管的宇文溫也得注意些,所以他樂得有人現場作見證,免得讓人詬病自己人品有問題。

“沛公在安陸住得慣否?”

“有勞邾公掛念,除了雨水實在太多,其他都還好。”

“漢沔一帶是這般了,梅雨時節確實讓人心煩。”宇文溫笑道,“此為黃州火腿,風味頗佳,沛公可得多嘗幾口。”

觥籌交錯,推杯換盞,雖然有耳目在不能太過放鬆,但吃喝玩樂有一手的宇文溫,和“同行”鄭譯一起把現場氣氛弄得不錯。

當年天元皇帝宇文贇遇刺身亡,刺客宇文溫如今在座;隨後楊堅奪權,屠戮宇文宗室,幫兇之一的鄭譯如今在座,前一個無人知道,後一個家喻戶曉。

沛國公鄭譯、黃國公劉昉,是楊堅奪權的最大幫兇,趙王宇文招等宗室藩王隨後也因此喪命,如今的小皇帝宇文乾鏗,只要一想起當年的事情,就不可避免想到狼狽為奸的“沛、黃”。

劉昉在策應周軍入長安的當晚身亡,只有臨時“反正”的鄭譯苟活至今,如此反覆小人,宗室宇文溫居然和他把酒言歡,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楊濟便是其中一人,當然他很好的掩飾了心中所想,畢竟行走王公之家那麼多年,什麼大場面沒見過,逢場作戲的本事自然很強。

周軍入長安時鄭譯沒被梟首示眾,那是要做個榜樣,一如當年漢高祖劉邦和雍齒故事,想讓那些牆頭草放心,可他覺得宇文溫沒必要惹得一身騷。

宗室那數十條人命,和鄭譯有間接關係,小皇帝時不時會想起狼狽為奸的“沛、黃”,宇文溫和這位攪在一起,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會被人詬病忘了宗族之仇,會被小皇帝誤解,甚至會被世人認為宇文溫和鄭譯臭味相投,付出這種代價能換回來什麼?

為了招攬人才,要千金買馬骨,楊濟能夠理解,但宇文溫“買”鄭譯這種迎風臭十里的“馬骨”,實在是...

琵琶聲起,宇文溫橫抱琵琶彈唱,他開始向鄭譯討教起西域琵琶的技法,鄭譯雖然人品、官品有問題,但音樂上的造詣可是沒得說。

這個時代的琵琶,彈奏時用拔子來撥動琴絃,而宇文溫討教的技法,是直接用手指來撥絃,當然這也是唐之後琵琶的主流彈奏技法。

琵琶,為琵、琶的合稱,琵、琶原是彈奏手法批、把的稱呼,琵(批)是右手向前彈,琶(把)是右手向後挑,合起來便是琵琶(批把)。

此時的琵琶不是特指某一種形制的樂器,凡是彈奏手法涉及到“琵”和“琶”的樂器,都可以叫做琵琶。

宇文溫拿在手上的琵琶,是西域胡琵琶,因為是經由龜茲傳入中原,又稱龜茲琵琶,與中原的直項琵琶不同的是,胡琵琶是曲項,弦數也不一樣,彈奏出來的音色略有不同。

琵琶的指法也分左右手指法,累計有數十種之多,在酒席上自然是不可能學會,宇文溫只是先熱熱身,畢竟他在安陸無所事事,正好向“專家”討教。

也是個由頭,免得無故宴請鄭譯讓人詬病,畢竟這年頭彈琵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琵琶也是軍中常用樂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正是這個時代軍旅生活的寫照。

宇文溫不怕非議特地請客,鄭譯自然是感激不盡,來到安陸暫居後,他還以為宇文溫至此音信全無,未曾想對方還沒忘記他。

鄭譯之所以跟著宇文溫來山南,就是要淡出人們的視線,尤其不想引起周國朝廷上層的注意,一旦讓人記起來浮想聯翩,那麼他不死也得脫層皮。

只是在安陸的生活如同軟禁,監視他的吏員那臉色好看不到哪裡去,今日宇文溫請客,就是擺出一個姿態,讓吏員們知道鄭譯還是有人“掛念”的。

有了這一層關係,吏員們不會也不敢欺壓鄭譯,所以心知肚明的鄭譯也投桃報李,認真教授胡琵琶的彈奏技法,畢竟自家性命,如今就靠著宇文溫了。

當年周武帝宇文溫迎娶突厥可汗之女阿史那氏,陪嫁之中有一隊龜茲樂者,其中名為蘇祗婆的人是音樂家,擅長彈奏胡琵琶,鄭譯向其討教,收穫頗多。

所以宇文溫要學,他求之不得,彈唱間吃吃喝喝,眨眼一個多時辰消逝,酒飽飯足盡興而去,鄭譯在吏員的陪同下返回居住地,而宇文溫則與楊濟打道回府。

在馬車上,楊濟問為何如此,按照往日的套路,宇文溫開始講故事。

甲東家,世家旁支出身一表人才,對待掌櫃、夥計如同兄弟般,平日裡稱兄道弟打成一片,一起吃飯喝酒作樂,手下有個頭痛腦熱,關切的噓寒問暖,如同自家人般溫暖。

唯獨升職加薪的話題從來不談,掌櫃和夥計也不好意思提起來:大家關係那麼好,談錢傷感情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