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井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井陘 (1 / 2)

聽得田益龍發問,周法明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不是他回答不出這問題,而是這問題太什麼了,當然基於對方的出身,問出這種問題也算是情有可原。

“小股精銳可以,要是大部隊敢這麼做...嘖嘖,就是死路一條啊。”周法明說道,“別的不說,糧草輜重怎麼辦?攻城器械怎麼辦?”

未等田益龍回答,周法明開始講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部隊消耗的糧草可不少,不走太行八陘翻過太行山,人是過去了可糧草過不去,那有什麼用。

要走偏僻山路路,士兵隨身攜帶的東西不能太重,那麼口糧也不會有多少,最多也就五六日,這能頂什麼用,搞不好還沒翻過山就吃光了。

即便是順利翻過山也不行,除非對方城池守軍將領是蠢貨,見著敵軍來了望風而逃,否則堅壁清野據城死守,除非拿下陘道把糧草運過來,要不翻山過來的大軍去哪裡找吃的。

更別說若是沒有輜重,連攻城器械都打造不出來,耽擱上幾日,餓得頭昏眼花不說,對方援軍一來什麼都完了。

“所謂兵家必爭之地,其中之一就是糧道,不能保障糧道通暢那什麼仗都是空談。”

“哦...”田益龍似懂非懂,他和周法明這種將門出身的人不同,沒有人教他該如何行軍打仗,所以對打仗大概的印象就是靠個人勇武還有兵多。

周法明又舉了一個例子:長江攻防。

長江從三峽開始,到下游入海全程兩千餘里,江岸同樣綿延兩千餘里,說實話船隻要靠岸哪裡不能登陸,為何南北雙方爭奪的都是那幾個渡口或河口?

很簡單,這涉及到糧草轉運和兵力調遣。

某北軍將領突發奇想,在南朝水師反應過來之前,率領數萬大軍選了個偏僻南岸登陸,那麼問題接踵而至:這裡不是傳統的渡口,所以方圓幾十數百里可能都沒有現成的路。

一大片沼澤、荒灘、蘆葦蕩、水塘、湖泊還有小河,你的兵怎麼動起來去攻打南朝城池?

然後河邊都是爛泥,那些沉重的糧草搬上岸也得花費大量時間,接下來問題更大,因為沒有路無法運輸,要不現開一條道路出來?

開玩笑吧!等你這數萬大軍好容易開了條路,千辛萬苦走到官道上,南軍已經集結兵力等著你來送死。

想撤?南軍水師封鎖江面把你的船都燒了,還想走?

除非是奇襲江邊的城池,可若是稍有不慎就是完蛋,畢竟南軍水師不是吃素的,沒有擊敗水師就敢南渡,那和找死差不多。

好吧,你折騰數月把路開好了,把南軍水師、陸上兵馬打退了,然後千辛萬苦順利圍城了,然後雨季來了。

江南雨季可不是鬧著玩的,連綿陰雨搞不好一下就是大半月,雨天弓弦發軟用不了,也就不能作戰只能乾等著,紮營地一不小心還會被淹。

攻城大軍在城外淋雨,不要說糧草、衣物,搞不好連人都發黴了。

為了一個隨便登陸的想法,數萬大軍就陷在江南發黴然後全軍覆沒,那就是一個慘字。

所以長江兩岸的攻防,除了水師決戰外,就是圍繞那幾個渡口、河口展開,而黃河一線的戰鬥,也是圍繞著幾個渡口展開。

當然黃河沒有長江寬,可以在河面拉浮橋,冬天又會結冰,到時北軍騎兵踏冰渡河,什麼都完蛋了,他們可以繞過南軍的據點,一路向南進攻。

當年宋軍元嘉北伐打到黃河一線,拓跋佛狸領著騎兵為主的魏軍大舉南下,直接踏冰過黃河接著一路衝到長江邊,把劉宋江北國土禍害一空然後打道回府,河南的宋軍只能困守據點,眼睜睜看著魏軍燒殺搶掠卻不敢出戰。

南軍騎兵不給力,要多慘有多慘。

“拓跋佛狸是誰?”田益龍根本不懂周法明說的這個人。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字佛狸。”宇文溫答道,他對於田益龍那貧乏的知識水平有些無奈。

這個時代,知識是壟斷的,無論是經學還是兵學,大部分的知識都是世家高門豪強壟斷,讀書需要老師講解疑難,而要請老師得花錢,求學也得交學費。

還得自備筆墨紙硯,這都要花錢,而且花費不菲,因為紙很貴,書也不便宜。

學習如何帶兵打仗則要靠人教授經驗,否則要付出生命的代價自己去體會。

如何行軍、紮營、佈陣、哨探、探查地形、管理士兵,這些知識沒人開堂授課,只有門閥或者累世將門才會代代相傳。

當然還有另一種途徑:自學成才。在一場場血戰裡活下來,然後還得會總結經驗教訓,從軍數十年,用人血凝成知識。

然後極有可能遇見狗屁不通的監軍,逼著你和部下往絕路上走,平民出身計程車兵,想要憑戰功爬上高位那是難上加難,沒有家族支援,沒有宗族幫忙,甚至連部曲都湊不夠。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