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的隋軍要進攻長安,需要拿下灞橋,而灞水驛就是兩軍交戰的地方,這段時間爆發的戰鬥,就圍繞灞水驛展開。
長安的周軍守灞橋,可以得到藍田方向守軍的策應,而藍田與新豐,正好隔著一片山脈,新豐在北,藍田在南。
藍田也是長安周軍的退路,虞慶則的意思是攻其必救,分兵一路進攻藍田,掣肘藍田守軍使其無法增援灞橋。
“攻打藍田,要麼從山脈西面灞橋驛的官道走,要麼走山脈東麓的玉山小道,周軍怕是已經佈防了吧?”
“是的,但我軍兵力多,分兵走玉山小道,周軍必然也要分兵把守關隘,這樣一來,對方能增援長安灞橋的兵力就少了。”
“先前我軍不是已有兵馬在玉山小道駐防了?是用這些兵馬攻打藍田麼?”
“下官已調撥兵馬,玉山小道不是佯攻,若能兵臨藍田城下,對戰局大有裨益。”
“去攻打上洛的李司馬,有訊息回來了麼?”
“算算日子,應該已經交戰了,只是山路曲折,訊息傳來還需要時間,不過即便李司馬未能得手,在老君峪立寨駐紮,也能分周軍兵力,對方的兵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攤薄。”
楊廣看著輿圖,覺得虞慶則所說很有道理,他沒有實際領軍作戰的經驗,也虧得有對方參謀,不然真是手足無措,從晉陽出兵以來,都是虞慶則謀劃,其中一項策略就是奇襲商州州治上洛。
總管司馬李徹領兵先行出發,從華山郡走甕峪入秦嶺,一路南下走老君峪攻打上洛,若是成功把武關道掐斷,周軍就完蛋。
即便不成,退守拒陽,也能防著周軍走這條路從甕峪鑽出來,抄己方後路,而即便拒陽失守,華山郡守軍堵住甕峪及附近幾個峪口,對方也一樣出不來。
“秦嶺北麓有許多峪口,萬一周軍從某個峪口鑽出來可如何應對?”
“兵法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虞慶則開始講解用兵心得,正、奇結合才是正道,一味用奇,始終是落了下成,秦嶺山脈綿延,峪口眾多防不勝防,可即便周軍從某個峪口鑽出來又能如何?
便於行軍的就那幾條峪口,可即便如此也是崎嶇難行,其他的小路就更別說了,要派奇兵偷襲,若想出其不意那麼兵力就多不起來。
走小路翻山越嶺,那麼運糧的馬車就不要想了,只能是士兵隨身攜帶乾糧。
每個人能攜帶的乾糧有限,甚至翻過秦嶺後都已消耗殆盡,襲擾村莊可以搜刮糧食,但對方不太可能有馬,移動速度慢,官軍調動騎兵很快便能將其包圍。
“殿下,對方控制的是藍田、武關一線,若要出奇兵入關中,只可能是在藍田、華山郡還有潼關這幾處地域內,些許奇兵即便出了山,不可能不被周邊村落髮現,到時各地駐軍可將其圍殺,勿憂。”
楊廣聞言點點頭,虞慶則說得沒錯,即便周軍翻越秦嶺進入關中,除非走的是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否則絕對躲不過沿途村落的村民。
除非見一個殺一個,否則訊息必然走漏,那麼各地駐軍對付起來就很容易。
“殿下,決戰即將到來,為防不測,請勿輕易單獨接見將領,畢竟人心隔肚皮,萬一有人鋌而走險,那就悔之晚矣。”
“孤知道,軍務就有勞虞長史了。”
楊廣如今只能依靠虞慶則,這位的本事不亞於高熲,他覺得一如高熲之於父親,如今正是自己需要倚重對方的時候,所以讓其全權負責軍中事務。
又商議片刻,虞慶則告退,走出大帳後他看著綿延的營帳心中感慨萬千,大權在握的感覺,真是讓人爽快無比,他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大隋沒了高熲,一樣有棟樑之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