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魚作了回答,其實很簡單:和別的船沒什麼區別,就是過淺灘要小心點,因為這艘船是尖底,一旦擱淺就會歪向一邊。
“做得好,把船停回去,詳細情況都記下來。”
宇文溫交代了相關事宜,領著隨從乘小船登上北岸陸地,沿著官道向西面的巴口疾馳而去,從伍洲乘船回西陽逆水逆風速度太慢。
尖底大船,其實不適合在江河使用,因為河灘平緩一旦靠岸時擱淺比較麻煩,這種船頭船尾上翹的尖底船,更適合在風高浪急的海中使用。
按照“套路”,開始點航海科技樹,加上帆布做的軟帆,進化成飛剪船,橫渡太平洋發現新大陸,在西海岸建立殖民地,移民三百萬戶過去佔地盤。
帶回玉米、紅薯、辣椒、菸葉、咖啡、橡膠、美洲白銀,以及神獸草泥馬。
再湊齊瑪雅人的十三水晶頭骨,滴血認主,喚醒洪荒之力,走上人生巔峰?
宇文溫沒想這麼多,就想著把明清時的海船船型“老閘船”山寨出來,這是澳門的葡萄牙人結合中西航海技術,根據沿海海況糅合出來的海船船型。
沿海風向多變,東方的硬帆可使八面風,而西方瘦削的船體流體效能更佳,這種老閘船型後來為沿海各地採用,是往來於寧波和日本的主要海船船型。
然而他不知道這玩意具體內部結構如何,只是見過外形圖片,所以只能自己憑想象山寨實驗品,這艘實驗性質的船,搞不好航海能力還不如現在沿海的海船。
所以大航海什麼的,既無財力也無人力更無技術能力,唯一有念想的,就是若干年後,從長江中游出發的山寨老閘船,直接順江而下入海,載著滿滿的佛經和佛像以及僧人,前往倭國博多港。
省去了走陸路去往黃河流域,在東海港口乘船東渡的麻煩;省去了乘船到長江口,又換乘海船的麻煩,能夠更快更好為倭國的推廣佛教事業添一份力量。
至於更進一步的應用,如果還有以後的話,那就只能以後再說了。
思維發散到這裡轉回現實,周隋兩國開戰,號稱超過百萬的軍隊在互砍,而宇文溫卻要在長江邊釣魚,越想越不爽。
什麼百萬大軍,特麼都是套路!
按照套路...慣例,各國出兵時都會誇大兵力規模,以達到振奮軍心,嚇破敵膽的效果,尋常老百姓聽個樂就行了,主事者千萬不能當真。
一萬戰兵,加上一比一數量的雜兵,實際戰鬥人員約兩萬,加上隨軍工匠、雜役,還囊括了所有運送糧草的青壯,大約五萬人,然後注水翻幾倍,對外號稱十五萬。
水軍也是如此,號稱戰船上萬,其中有過半是徵調的民船,基本都是平日裡運貨的貨船、打漁的漁船,水軍士兵裡過半是漁民、民船船伕。
說來說去都是套路,但宇文溫可不打算按套路出牌,不搞個大新聞,如何對得起辛苦練的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