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不錯,讓他們多加練習。”宇文溫將那小本子收好,這是遞交給他“存檔”的。
“電報的實驗,按著計劃一步步來,不求快,但求穩。”
宇文溫詳細過問了電報小組的情況,待其退下之後,自己一個人陷入沉思。
用信鴿進行長距離通訊,問題不是沒有,最大的一個問題,還是出在鴿子的歸巢習性上,簡單來說,要用信鴿往一個地方傳信,所用信鴿的巢必須在這個地方。
也就是說這隻信鴿得在目的地長期生活過,否則就不能利用其歸巢的習性送信。
宇文溫在西陽城,想要用飛鴿傳書給鄴城送信,那就得有在鄴城長大的信鴿,所以要達到這種目的,他必須在鄴城養鴿子。
在一個地方養一群鴿子,可以解釋為“嗜吃鴿肉”,但在外地又養了一群或幾群鴿子,再解釋為“嗜吃鴿肉”就是掩耳盜鈴了。
有心人可以猜得出其中必有蹊蹺,宇文溫想盡量對飛鴿傳書保密,所以信鴿的繁殖地頗受限制。
要在某地向西陽進行飛鴿傳書,先得從西陽帶著信鴿過去,信鴿用完之後,還得來西陽拿鴿子,及時性有些差,更別說鴿子在半路上會出各種意外,所以至少要雙重備份,一次放飛兩隻以上。
這有些麻煩,但勉強堪用,可一旦他轉到別處任職,那辛辛苦苦養起來的一群鴿子就作廢了,得孵化下一代在新地方成長起來。
有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不如索性腦洞大開搞個黑科技,來個無線通訊?
搞不出來,免談,無線通訊看起來原理簡單,實際上根本他沒有那技術水平,不要說無線電話,就是無線電報都弄不出來。
所以宇文溫退而求此次,試圖點開“有線電報”的科技樹。
電報,讓長距離可靠通訊有了可能,即便是有線電報,在這個時代也是一件神器,這可是19世紀才出現的裝置,在這個時代就是黑科技。
古代無論中外,幅員遼闊的帝國再大都有個極限,那就是距離。
太遠的距離,讓中央政府的號令不能及時傳到邊疆,山高皇帝遠,封疆大吏自成一統,實際上和獨立王國沒區別,飛鴿傳書也許能用一用,但依舊是杯水車薪。
如果能解決長距離傳遞資訊的問題,那就可以突破傳統的疆域極限。
現在有了有線電報,那麼宇文溫就可以開啟洪荒之力,走上人生巔峰?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電報想要實用化,首先得解決實際的技術問題:同一條電線上,能否讓多點都能接發電報?
如果只是起止兩端之間接發電報,那麼實用性就大打折扣,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宇文溫是不知道的,所以要不斷研究。
一年?五年?十年?天曉得什麼時候研究出來。
而另一個問題就是成本,架設有線電報的線路需要成本,而維護這條線路的暢通,則需要更大的費用,線路越長,相關費用越高,這不是他以一己之力能承擔得起的。
中央政府需要有線電報,這能有效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而作為地方官的宇文溫,現在推廣電報就是作繭自縛:這和往自己脖子上套絞索沒區別。
沒有電報,還可以山高皇帝遠,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了電報,早請示、晚請示,搞不好移防一幢兵馬都得請示,想裝瘋賣傻都沒機會,一如被婆婆管著的小媳婦。
不過呢,萬一哪天媳婦熬成婆,那就不一樣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