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西陽城外三臺河邊某黑工坊,一聲悶響從其中某處小院內傳來,隨即一縷黑煙嫋嫋升起,似乎某位修士白日飛昇失敗。
“咳咳咳”
幾個身著奇怪衣物、面目猙獰的人奪門而出,在院門外喘著氣,而院內又有數人在滅火,院內的一個爐子上火光點點,幾個罈罈罐罐冒著黑煙。
宇文溫一把扯下面具,黑著臉問旁邊一人:“劉道長!你是不是加錯什麼東西了!”
那人把面具摘下,滿是疑惑的喃喃自語:“不能夠啊...貧道只是稍微...”
“稍微?劉道長,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方才要不是帶著面具,我幾個就被糊一臉了!”
“郎君息怒,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看著自己面具上粘著的幾坨冒熱氣的粘稠物體,宇文溫揉著太陽穴,剛才要不是帶著面具,他就真的臉黑:不光運氣差,還被毀容。
不過看在黃澄澄的黃金份上,他決定不和劉楊一般見識,當然,那其實是黃銅,不過基於某種需要,可以昧著良心當黃金使用。
“郎主,已經把火撲滅了。”
“很好,把此次試驗的詳細情況記錄下來,找原因。”
宇文溫把身上的白大褂取下來,這是他根據“先進經驗”給工坊實驗人員配上的,連同帶著簡陋玻璃護目鏡的面具,以免實驗過程出現意外危及人身安全。
玻璃護目鏡受外力衝擊易裂,玻璃渣同樣會傷眼,但至少能防止各類試劑濺射傷到眼睛,兩害取其輕,宇文溫還是土法上馬,保證實驗安全。
結果導致“丹業光魔”劉楊愈發有恃無恐,瘋狂做實驗,這位來到巴州後,被工坊裡各類玻璃試驗器皿震撼,又圍觀了林有地的化學小實驗演示,瞬間煥發第二春。
煉丹煉了數十年的劉楊,發現自己一如井底之蛙,好容易來到井外的世界,只覺之前白活了要加倍彌補。
“郎君,還有三分鐘..時間差不多了。”
劉楊看了看掛鐘,這可是好東西,時間精確到分鐘,雖然很容易壞,但對於做實驗來說卻很有用,不必像以前那樣,靠沙漏或漏壺來計時。
一行人轉入隔壁小院,院內一字排開數個爐灶,上面“插著”數排泥罐,如今進行的就是要施展劉楊所獻“點金術”,而點金術的關鍵就在這泥罐裡。
此時爐灶的火已經熄滅,數人用鐵鉗小心翼翼的取出泥罐,這些泥罐外形如同竹筍般的圓錐形,一頭平一頭尖,待得泥罐冷卻,將平底一端敲破,可從其中小泥兜裡獲得一物。
明代時稱其為倭鉛,即為金屬鋅,以這個時代的冶煉技術,是無法穩定獲得鋅的,而煉丹道士劉楊卻摸索出來一個訣竅,訣竅就是泥罐的特殊構造。
其中原理劉楊說不出來,反正知道這樣能煉出神奇的東西,與銅合煉之後就能變成黃澄澄的金子,宇文溫知道這其實就是黃銅。
“劉道長,你看看他們煉得如何?”
“不錯,這泥罐可精緻許多了,時間也短,煉成的機率比之前明顯高了。”
“有地,做的不錯啊。”
宇文溫很滿意,今日是林有地帶著工匠進行“點金術”的全過程還原,為的就是掌握煉鋅的方法,只要有了鋅,那麼再弄出黃銅就容易許多。
劉楊獻出的點金術,需要規範化、引數化,把各種反應條件、工藝摸透,然後就是量產製造“黃金”,而林有地等人如今就在摸索,按著現在的情況看,進展順利。
問題不是沒有,煉鋅原料是最大的問題,這種原料礦物叫做“爐甘石”,宇文溫不太清楚正確的化學名稱是什麼,而山南地界雖然能弄到,但卻不多。
宇文溫也不清楚山南州郡有沒有“爐甘石礦”,畢竟這玩意平日裡用不到,所以要想批次生產“黃金”,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實在是找不到“爐甘石礦”怎麼辦?沒關係,技多不壓身,有煉鋅術在,遲早有一日宇文溫要變成黃金大王(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