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昌城兩年前為陳軍攻破,雖然經過修葺但原本就歷經戰火傷痕累累的夯土城牆依舊頗多隱患,蘄州多次經歷戰亂戶口凋零一時半會也無法組織足夠人手採石或者燒磚新建城牆,結果陳軍人力投石車連夜發砲下於半夜時此處城牆終於支援不住崩塌現出一處缺口。
陳軍的先登死士和周軍的堵口悍卒隨即圍繞這處缺口爆發爭奪戰,虧得事出突然而周軍值夜計程車兵及青壯明顯多過陳軍的悍卒拉鋸戰了幾次後總算是堵口成功。
但是沒過多久天就亮了,陳軍連夜發砲攻城的效果已經顯現,不光這裡還有幾處城牆已經出現崩塌的跡象,且各自分佈在南、東側城牆,若是破口後陳軍從各方向同時攻入那麼守城周軍可就有得受了。
未雨綢繆,蘄州刺史組織人手在極有可能崩塌的城牆後面預先打上木樁作為第二道防線,全程的百姓都被動員起來準備和破口而入的陳軍死戰。
兩年前陳軍攻破齊昌城將百姓遷往江南,兩年時間內好容易聚攏一些百姓定居齊昌結果如今就要面臨城破再度被擄走的命運,事到如今只能先撐過一日再說。
“援軍就要到了,大家再堅持一下!”
“總管府調集數十萬大軍馬上就要抵達,把陳軍打得落花流水。”
說過許多次的話再度被人提起,雖然大家都知道離蘄州最近的義州要派援軍來最快也就今日才到,更別說陳軍肯定會沿途攔截那麼今日是不可能抵達的。
至於數十萬大軍什麼的更是無稽之談,今日都未必熬得下去就算真的有可來到這裡已經晚了,聽著飛石砸在布幔或城牆上的“彭彭”聲許多人都開始心中打鼓。
圍攻齊昌的陳軍有數萬人,兵力之充裕光是晝夜不停發砲的投石車就可見一斑,城北郊外過河的石橋已經被毀壞,再這麼下去的話...
‘反正都沒救了,還不如就認命算了...’這是許多人沒有說出口但心裡在想著的事。
見著剛守到第二個早上就人心惶惶,將領們也是一籌莫展但除了加派人手督戰之外別無他法,然而正當齊昌城內人心不穩之際城外的陳軍也騷動不安。
很簡單的原因,齊昌城南的蘄水水位明顯下降了。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只有一個:上游有人築壩攔河蓄水,按照正常的戰法來說就是等上游水位蓄積到一定程度就會毀堤放水,那麼下游的齊昌尤其是城外河邊的人就要倒黴。
蘄水從東北流向西南最後注入長江,齊昌城位於蘄水以南河畔,如此地形容易導致城池被人佔據上游用水攻,亦或是攻城但沒攻進去的軍隊被人用水攻。
陳軍不是腦殘,領兵將領更不是腦殘,兵臨齊昌城下之際便派兵沿著岸邊向上遊搜查果然發現周軍設下的水壩,擊潰守軍後他們開閘慢慢放水然後拆毀水壩就是要將可能的水攻危險降到最低。
殘破的水壩自然有兵在守,如今齊昌河段的水位忽然下降那說明上游又有水壩在蓄水,若是築壩之地還在己方手中那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周軍控制了那裡又趕工修了水壩。
水壩處紮營的陳軍兵力有三千人,不光能將他們擊潰還讓連一個逃回來的人都沒有並且蘄水裡也沒漂下一具屍體也就是說周軍襲擊的兵力遠多於三千。
分兵搶上游的兵力都不少以此推斷周軍大部隊已經抵達齊昌附近,可齊昌城看樣子城牆也快撐不住了,若是能趕在援軍抵達前攻入齊昌那勝負還未可知。
所以艱難的抉擇如今擺在陳軍將領面前:怎麼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