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來世不生帝王...家...”
。。。。。。
讓位於外祖父的周幼帝宇文闡於長安府邸病逝,這個訊息很快向四面八方傳開,周國安州總管、杞國公宇文亮於安陸築壇遙祭不久後宣佈治下安、黃、襄、荊四總管府軍民奉鄴城朝廷為正統,梁帝蕭巋亦奉鄴城朝廷為主。
名正言順成為大周正統的鄴城朝廷回應也很迅速,周帝宇文乾鏗下旨任命杞國公宇文亮為東南道大行臺使持節都督安、黃、襄、荊四總管府以及設在梁國的江陵總管府下轄三十六州諸軍事。
自從大周設立總管府後行臺之制已廢,如今杞國公又不可能到鄴城入朝任職所以來了個‘變通’讓他名正言順統領四州總管府外帶江陵總管府,已逝大周大司馬、如今隋帝的岳父獨孤信也擔任過這個職位所以也不是憑空捏造。
東南道又稱山南東道,意指終南山、太華山之南荊襄之地,周武帝時分山南荊州、襄州、安州、江陵為四州總管府,如今這些地方外加黃州的江北六州已在宇文亮控制之下也算實至名歸。
接下來受封的是另兩位宗室,杞國公世子、襄州刺史宇文明轉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銜,西陽郡公宇文溫被正式任命為巴州刺史,轉車騎大將軍,授散騎常侍、儀同銜。
除此之外其他一眾主要將領官員都有加官進爵,雖然東南道這幾個總管府和鄴城朝廷並不接壤而聖旨也不可能傳到但有了訊息算是名正言順。
因為這都是雙方早就私下商量好的結果就等著宇文闡‘病逝’後公佈,鄴城朝廷將山南之地歸入治下而宇文亮及手下將領官員也可憑著正牌聖旨光明正大加官進爵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
沛國公府,沛國公鄭譯正愜意的看著歌舞伎表演歌舞,自從去年被罷了官後他悠閒了數月後如今再度出山不但被委以要職自己的兩個兒子也被加官進爵。
果然是順風船好啊!
新朝建立老同學當了皇帝也沒虧待一眾支持者,鄭譯為自己在兩河口‘堅守信仰’沒有投到杞國公宇文亮那邊感到慶幸,不過對於‘老客戶’宇文溫的感覺也是不錯,這個年紀和他兒子相仿的西陽郡公確實有才。
要是自己兒子有那傢伙的水平他就能徹底放心了,說實話厚著臉皮去‘創收’也是很累的當然最主要是心累,如果不是兒子不爭氣他何苦甘冒風險去撈錢。
錢是好東西,來錢要想快就得靠權,宇文溫那傢伙給他一條路子保底不怕沒權所以他是真心實意的感激,有時他都會想若是那傢伙不姓宇文那麼一起在長安撈錢那是要有多愜意。
管家將一封拜帖送到他手裡,鄭譯拆開來看了看眼神一凝隨即不動聲色的吩咐管家帶人到書房,他讓歌舞伎退下後拿著塊糕點往嘴裡一扔隨即搓著手向書房走去,腳步輕盈面帶喜色。
片刻後,端坐書房的鄭譯見著了登門拜訪的客人,那人年約十五六看身形倒是有些精幹,鄭譯打量了對方片刻後便開口問道:“你家郎主有何貴幹?”
“郎主派小的來送夜明珠。”
“舉杯邀明月。”鄭譯忽然問道。
“草叢遇蓋倫。”那人回答得乾淨利落,鄭譯聞言點點頭問帶來了什麼東西,那人小心翼翼的從懷裡拿出個木匣。
木匣在鄭譯面前開啟將其目光牢牢吸引住,那人拿著木匣久了有些累便輕咳一聲將木匣合上隨即將其捧到鄭譯面前:“郎主說許久不見這是見面禮。”
“客氣,太客氣了!”鄭譯喜上眉梢,他將那木匣小心翼翼的拿在手裡生怕一不小心掉地弄壞,那人見狀又拿出兩封信恭敬的遞了上來。
“這封請國公親啟,這封....呃,國公看了信就知道了。”
鄭譯放好木匣後將第一封信拆開抽出信紙看了看先是眉頭緊鎖然後又鬆開隨後已是恢復平靜,他將另一封信收好隨即開口問道:“信已看過,你家郎主已經交代過了吧?”
“郎主請國公幫忙安排落腳之處。”
“嗯,一會便讓人安排,總共幾個人?”
“五人。”
“你叫什麼名字?”
“小的吳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