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個拓展訓練就能將士兵們凝聚起來是妄想,但宇文溫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聚沙成塔。
。。。。。。
新兵們開練後一個月就要過去,總管宇文亮安排在新兵營旁邊的一千士兵也無所事事了一個月,他們守在這裡就是防止新兵們受不了練三日休一日的訓練強度譁變以便就近鎮/壓。
宇文溫以及他的‘軍官團’對新兵的表現很滿意,所以接下來就要開始選兵分練了,宇文溫事前已經參考時下的軍制折騰出了自己新軍的編制,準備由各主官選兵。
北朝基層軍制有新、舊兩種,新指的是新興的府兵制,舊指的是傳統軍制。
府兵制是隨著西魏大統十六年(三十一年前)八柱國系統的形成而興起,八柱國中丞相宇文泰是西魏實際上的老大,廣陵王元欣作為西魏宗室是做樣子給大家看的,所以在外帶兵的就是六柱國。
柱國督兩名大將軍,每名大將軍督兩名開府將軍(開的府就是府兵的軍府),每名開府督兩名儀同將軍,每名儀同將軍領兵一千人。
故而六柱國(正九命)轄十二大將軍(正九命)、二十四開府將軍(九命)、四十八儀同將軍(九命),每儀同領兵一千共二十四軍兵力將近五萬。
三十年後,軍府已經不止二十四個,但儀同以上軍職需朝廷任命,各總管府總管只能任命儀同以下軍職,儀同之下分團、旅、隊,分置各級督將:大都督(八命)、帥都督(正七命)、都督(七命)。
府兵制開軍府需要朝廷批准,儀同以上任命也得朝廷來下詔,雖然安州自成一體但宇文溫是募兵所以沒有走府兵的編制而是按傳統來。
傳統的軍隊以隊、幢、軍三級為基本編制,主官分別為隊主、幢主(正三命)、軍主(四命),大約百人為一隊,三隊一幢三百人左右,三幢一軍所以一軍也就一千人左右。
軍主再上面是統軍(正六命),領軍三千人左右,總管府可以任命儀同(九命)以下軍職,所以宇文溫從父親宇文亮得了個統軍這個軍職,下轄兵力兩五百千人將近三千。
十人為一什,主官什長;五什為一小隊共五十人,主官隊正;兩小隊為一隊共百人,主官隊主;三隊為一幢共三百人,主官幢主;三幢為一軍共九百人,主官軍主。
這種‘不倫不類’的編制是宇文溫絞盡腦汁想出來的,他原本想按近、現代軍制來個三三製成軍分成班、排、連、營但想想還是算了。
一來誰知道班、排、連、營長是什麼東西而來父親也不好給軍職,這年頭幢主、軍主可是正經軍職有官品的你那個營長是什麼東西能吃麼?
所以宇文溫招募的軍隊就是如下編成:
方陣兵一千兩百人為一軍,軍主陳五弟下轄四幢每幢就是一個方陣,每幢兵員三百人及配套旗手、護旗手、號鼓手等,幢主分別為梁定興、陳七斤、熊大力、謝兩鬥。
騎兵三百人,設一幢分三隊有幢主為宇文十五,弓箭手有六百人設兩幢分六隊,幢主為田正月、郝大膽。
長刀兵一百人,設一隊分兩小隊,隊主楊濟;輜重兵等輔兵三百人外帶閒雜人等將近四百,設一幢,幢主許紹。
宇文溫的草臺班子總算是搭起來了,其中大部分是普通人只有三人例外:‘異常人類’宇文溫、楊濟,‘歷史名人’許紹。
陳五弟、梁定興、陳七斤、田正月、郝大膽這五人是去年五月和宇文溫到黃州總管府治下北江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五個傻大膽。
他們之前就是軍人上過陣殺過人見過血是真正的老兵,也是宇文溫操練三百親軍時的得力干將。
宇文十五從小和宇文溫飛鷹走狗騎術不錯要比新兵好很多,熊大力、謝兩鬥是三百親軍裡表現最好的兩位,又稱熊大、謝老三。
新兵練了一個月可以按照這個框架以及先前訂好的方案填人:先讓長刀隊主楊濟選一百練雙手刀,然後騎兵幢主宇文十五在宇文溫岳父尉遲順的幫助下選三百騎兵。
安固郡公尉遲順帶兵的經驗不比親家翁宇文亮少,他年輕時就跟著父親蜀國公尉遲迥南征北戰數十年一樣練過無數兵,本著發揮餘熱的想法宇文溫便請岳父來為選騎兵把把關。
尉遲順自從去年八月中旬來到安陸後在親家翁安排下擔任總管府司馬,如今聽得女婿有求自然是爽快的答應幫忙選人甚至後邊的‘調教’也一起應承下來。
接下來是六百弓箭手,幢主田正月、郝大膽連同總管府派來的十幾名老練弓手一起選人、訓練射術。
餘下的一千五百人中挑出表現稍遜但力氣不錯的三百人做輜重兵、伙頭兵等輔兵,除了佇列、識別旗幟、軍號還有長槍刺殺保持一般訓練強度外加練力氣。
最後的一千二百人作為方陣兵宇文溫親自督練,他這個被兩名夫人‘拋棄’的怒漢會讓這幫兵知道什麼是‘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