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章:做買賣 (1 / 2)

天擦黑大家才陸陸續續回來,見到家裡多了一大堆東西,什麼都有。

“翠英啊,你這是回家置辦年貨了。”

這是王老爹的調侃,哪有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大搬特搬的,讓方親家咋看他們呀。

可能心裡想著自己女兒在王家過的啥日子呀。

老大家兩口子今日去交了攤位費,找了一個較好的位置,可以看到碼頭上來來往往的貨船。

“爹,那些麥子賣出去了嗎?”

王老爹點點頭,將懷裡的錢袋子拿出來,裡面一共三百文。

“賣給打販子的人,他專門收各種糧食,他說咱的貨好,想問咱家還有沒有。我說我是替人辦事的,讓他用兩倍的小麥子和咱換。”

“那他咋不奇怪咱有好麥子還要他的差麥子?”張桂花想不通。

“他自然也明白,一千斤普通麥子和好麥子都是麥子,當然上交普通麥子了,上頭又沒說要啥質量的。等咱湊齊了就去縣裡把名除了,免得以後出其他岔子。”

“既然他是收糧食的,那咱就拿好麥子和他換成兩倍普通麥子。”

王老爹搖搖頭:“不可不可,咱要是多了就會起疑心,咱多找幾個人,五百斤換,五百斤用錢買,雖然錢多花一些,安全就多一分。”

“明日咱都先幫著擺攤,咱隔幾日才去賣麥子。麵粉好賣得很,我去到佳楠鎮,口袋一開啟就有人瞧上咱家麵粉,說是第一次見到這麼漂亮的粉,一起買走了。

他們家是做麵食生意的,看麵粉眼光好,一下就相中咱家東西。”

王永林說起今日自己賣粉的經過十分激動,他很少賣東西,不太會叫賣。

“好,那咱明日先試著擺個攤子,老大家的,你就帶著幾個小子好好準備年貨,咱家今年也過個好年。

這些錢留下一些攢起來,明年光景好就把文銘文遠送去讀書,識得幾個字就好,不求仕途官道,能讀信識數就行。

兩個孩子這麼大都還沒真正去過學堂,咱家以後會越來越好的,需要有文化學識的人。”

什麼?讀書?幾個女人耳朵都放尖了起來。

劉春蘭和張桂花最是驚訝,要把他們大娃送去讀書。

要知道他們這裡只有兩個讀書的地方,一個是松柏書院,一個小孩子啟蒙的私塾。

松柏書院是由地方鄉紳捐錢修建的,有的時候朝廷還會有財政上的補貼,請的夫子都是有名氣的讀書人,身上多少有個一官半職,只不過是個無權之位,沒太多的職務。

而書院的院長不同,大都是告老還鄉的朝廷命官,被請來坐鎮管理地方文化培養人才。

能夠進入這樣書院的人相當於半隻腳已經踏進仕途,最次出來後也不會太差。

王老爹家可沒有能力和關係把孩子送入松柏書院,那裡一年的束脩就要十兩銀子。

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就是個天文數字,他打算把兩個孩子送去私塾,那裡一年只要三兩多束脩兩個孩子一年六兩。

“爹,你這水可沒端好,老大家和老二家的咋能去,文卿和文華也都這麼大了,剛好是啟蒙的好時候。”

方翠英為自己家孩子一個名額都沒有而不滿意,她老早就想孩子去讀書的,奈何讀不起,家裡什麼情況她也心知肚明。

可是如今提了出來就要公平對待,三兩銀子一個人呢?哪裡說拿就拿,這樣其他的怎麼辦。

王老爹讓大家先稍安勿躁,他的意思是先讓兩個大的去,文銘今年都十二了,文遠也十一,而其他孩子可以等兩個哥哥學完回來教大家。

這樣過一兩年就把其他孩子送進去,這樣大家的孩子都是這個歲數讀書,誰也不虧待。

在大家的勸說下,方翠英才妥協下來,並要求後年必須把她兩個孩子送去讀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