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響午太陽有些灼人,一陣馬蹄奔疾聲後,只見一匹健壯駿馬奔襲過街,街道上百姓紛紛往邊上靠,百姓原以為是南王府大郡主的馬兒,目睹過去的卻是一群披著重甲的鐵騎揚塵而去。
帶頭的將軍模樣的好像一隻手高舉一塊用金色絲綢包裹的東西,不長不短。
眾人看鐵騎奔去的方向是南王府,心中揣測,興許是新登基的天子給這南淮王宣旨了。
南家在大周國可是手握重兵之權的異姓王府,乃是大周的護國勳臣。
戰事消停,大周百姓休養生息已經六十餘載,南淮王雖遠離廟堂之爭,但手握重兵二十萬,退守大周邊境,護大周國安穩,長寧公主和南淮王的威名猶在,先帝駕崩,新帝登基才數月,這會也該來籠絡人心了。
先帝沒大的謀略野心,還貪圖美色,好在先帝雖貪色但也不是昏君,仁善愛民,重信忠良之臣也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登基的新帝是先帝長皇子,並非嫡出皇子。為穩固朝堂,免皇子手足相殘,大周建國以來便立下一個規矩,嫡子滿三歲,便可立為太子,當皇儲歷練。
太子壽命短夭,那便是嫡次子順位繼承太子之位。
太子需習六藝,師從能人學兵法,習權謀之術。且自幼在長在東宮,東宮設有學堂,太傅,能人皆在堂中傳授。
太子除晨昏定省需到皇后,太后宮裡請安,無令不得踏入嬪妃後宮,免於長婦人之手,學婦人之仁。
太子十歲,學識見長,便開始聽朝政之事,批閱皇帝所審閱過的奏摺。
大周建朝不足百年,從來沒有過皇子相殘的事情發生。
但除去太祖皇帝,明德皇帝,其餘帝王盛年而崩,在位時間不長。
當今靖遠王是先帝立下太子,自幼聰慧過人,本該繼承大統登基。
慧極必傷,太子胸懷才華可堪大任,身子卻不行。
太子年十三身子就越發衰弱,常年病臥在床榻,膝下有無子嗣。
太子自知不能興社稷,退位讓賢,認為五皇子可堪重任,先帝見五皇子才十歲,本想歷練一番再做打算。
只是不想,先帝忽而暴斃在朝堂上,新帝暴斃,太子病重。
朝中大權落在太后手中,太后以大皇子仁厚墩善,立嫡立長為由,勸百官舉薦性子柔善的大皇子為新帝。
鐵騎到了南淮王府,小廝緊忙給鐵騎牽過馬繩,讓出一條道來。
長寧公主與南淮王夫婦眾人在內堂等候多時,為首的鐵騎掀開黃布,裡面露出一金絲綿綢聖旨。
南淮王率著家眷,行跪聽旨,長寧公主站在旁側,手持玄色檀木手杖,面色威嚴。
鐵騎吾皇看了一眼長寧公主,朗聲念道:“長寧公主克佐壺儀,軌度端和,敦睦嘉仁,為我大周建國功臣,追念太祖恩澤,賞賜長寧公主綢緞百匹,東珠一對,禮冠一頂。南淮王驍勇善戰,赤膽忠心,護我大周疆土安定,功不可沒,今賜南淮恩赦王金卷,金銀百錠。追封淮安世子為忠義侯,配享太廟,令南淮王與南淮王妃隆昌年三月初六入宮覲見,叩著天恩!”
“臣接旨!叩謝陛下隆恩。”
南明崇接過聖旨,一旁的宋青欒眼角泛紅。
鐵騎都衛卑躬屈膝道:“公主,王爺,聖旨已到,我等便回京覆命了。”
南昭起身,見鐵騎軍疾步出了府門,不久聽馬蹄聲漸漸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