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語言部分,艾秋澤著重考察的是,李志凡對常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比如傳統的紀念日是那一天,交通路牌是什麼樣子的,等等。
偶爾在李志凡說完答案後,艾秋澤會溫和的再次詢問:“你在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
這是一種確認答案的手段。
但有時候這樣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可以直接說沒了。
如果聽到這種問題就停下來考慮,是對自己沒有信心,這是心理學的範疇,但也算在智商測試當中。
在測試數字廣度的時候,李志凡按照艾秋澤念出的數列,分別以順序和反序再次念出,而每一組的數字,都會越來越多。
不過這對李志凡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兒。
這之後,就是操作部分。
艾秋澤從一個工具箱裡拿出了木塊、圖畫,要求李志凡進行排序和重組。
就像是拼圖一樣,但是李志凡在在這個環節上,多次犯難。
有些圖畫他以常規的角度去看待,真的看不出是什麼,於是詢問艾秋澤,但是她一言不發,始終微笑,並不給出任何提示。
李志凡只能自行辨認。
因為操作題和數字題一樣,有時間限制,在超過答題時間後,測試員會提示直接進入下一題。
好多圖案李志凡都沒看出來,只好瞎糊弄的湊合了一下。
但這也讓他預感,自己的分數,一定不會高。
萬一測出來的結果,是傻子也能拿到的分數,那可就完蛋嘍。
於是,在艾秋澤打分的時候,李志凡已經開始暗暗後悔,讓小土豆和小櫻桃測試就好了,自己幹嘛來湊這個熱鬧?
艾秋澤手裡有一張打分表,對每道題的完成情況實時記錄並打分。
這些分數叫原始分,又叫粗分。
她手裡還有一套專門用來分數換算的系統。
將原始分按規則進行轉換,就能得出語言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
再參考完成時間、年齡等因素進行換算,最終得出語言智商、操作智商和總智商。
“艾博士,我打了多少分?”
看著艾秋澤拿出最後的成績單,李志凡忐忑的問道。
這感覺就像是當年高考一樣,而這個測試的分數,很有可能宣告李志凡是個傻瓜還是天才。
“恭喜你,拿到了147分!”
艾秋澤歪著頭,十分感興趣的看著李志凡,“你屬於非常聰明的型別,思維天馬行空,動手能力雖然不差,但相較於思維能力,還是稍弱一些!”
“是嗎?”
李志凡苦笑,“原來我動手能力差啊?”
“不過這已經比正常人高出很多倍了!”
艾秋澤又說,“只是你自身的比例上,動手能力的協排程稍微低了一些。”
“我可是彈鋼琴的,怎麼會動手能力差呢?”李志凡反問道。
“不不不,李先生,您理解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