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舞臺上其他燈光亮起,統一發出淡藍色的光芒,照亮了整個舞臺,舞臺後方的樂手們同時出現在了觀眾面前,樂手總共有五個,同樣每人都抱著一把吉他,一字排開坐在李志凡身後。
李志凡沒有說話,直接彈起了吉他,音符傳遞給全場的觀眾,大家已經不用去分析,就知道這大概是一首民謠類的歌曲了,絕不會像剛才的《雙截棍》那麼吼吼哈兮。
臺下的熒光棒伴隨著音樂輕輕搖曳,從臺上的角度看去,下面彷彿是一片流動的燈海。
大銀幕上,出現了一行字——“記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頭看腳下,無論生活如何艱難,請保持一顆好奇心,你總會找到自己的路和屬於你的成功。”
這行字停留了大概五秒鐘之後,又變成了:“沉默的人,內心的聲音最為響亮!”
接著,文字化作白色的星星點點,消失在螢幕之中,同時又一行字從最中間的位置放大著呈現出來:夜空中最亮的星!
大家都以為李志凡要開口演唱了。
誰知道音樂卻忽然停下來,李志凡拿著話筒說:“大家都把手上的熒光棒關掉,然後拿出手機,開啟手機上的手電筒好嗎?”
聽了李志凡的話,觀眾們開始依次關閉自己手中的熒光棒,紛紛掏出手機開啟手電筒。
“請你們把手電筒的光芒,照向舞臺,這樣會更好看一些!”
隨著他再次開口,觀眾們的行動也有了一致性和目標性。
從開始場上零零星星散著的點點燈光,到最後越來越密集,幾乎滿場所有人都拿出手機開啟了手電筒,並照向舞臺。
不過依然有一部分人沒有關掉熒光棒,或是開啟手電筒。
但這已經不重要了,目前呈現出來的效果,已經像是一片星空,那白色的點點燈光,就像是星光一樣美麗。
吉他聲再次響起,流暢的音符傳出,這次不到兩個小節,李志凡就開口唱道: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聽清!”
“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獨和嘆息!”
大螢幕的畫面,直接對準了觀眾席,於是觀眾們也能從舞臺的視角看到下面的情形,於是那一小部分沒有開啟手機電筒的,也加入了進來。
人就是這樣一種群居的生物,在這樣的場合,沒有人想做成異類,就不關熒光棒,就不開手電筒,猶如人類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樣子,喜歡湊群,不喜歡孤獨。
極個別那些孤僻的人,也不會來看這種演唱會,而是會選擇在家裡獨自帶著耳機聽音樂。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記起!”
“曾與我同行,消失在風裡的身影!”
在粉絲們耳中,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比起上一首《雙截棍》來說,瞬間接受的程度要高一些,因為畢竟是一首抒情的民謠歌曲,旋律好聽,歌詞好記,最終要是看著螢幕上的歌詞,他們能夠看得過來。
不過李志凡這才唱了兩句,要說大家就弄明白這歌咋回事兒,那也是不可能的。
忽然,李志凡的音調一下子提高起來,旋律也跨越了一個很寬的音域,從主歌的輕聲呢喃,變成了高亢有力:
“我祈禱擁有一顆透明的心靈,和會流淚的眼睛!”
“給我再去相信的勇氣,越過謊言去擁抱你!”
“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迷失在黑夜裡!”
“夜空中最亮的星,請指引我靠近你!”
沒有任何瑕疵,這歌音域對李志凡來說是最舒服最適合的音域,雖然比不上《大魚》那麼高,但聽眾是能夠感受到李志凡嗓音裡的那份自由的。
雖然是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第一次看到歌詞內容,但是大部分觀眾還是透過第一映像,有了一個概念化的理解。
或許這首歌說的就是榜樣和粉絲,一個耀眼如夜空之中最亮的星星,一個則是仰望這顆星星的人。
榜樣帶來的,是彷徨時給予的力量,是孤單時給予溫暖,是難過時給予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