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EP裡有一首歌叫《RollingInTheDeep》,各位可以聽聽,這個製作水平我覺得是整張EP最牛的一首。”
“哦,我更喜歡《ShapeofYou》一些,不過不得不承認,中國音樂人對於旋律部分的製作,還是很高階的。”
“好羨慕艾夫斯,他居然能和李志凡合唱!”
“同樣,在此之前艾夫斯是什麼層次啊?趁著這個機會,他也跟著又火了一波!”
“……”
國內。
李志凡發的這張EP名字,就叫《LI》。
整張EP的封面是黑色,中間寫了紅色的LI兩個字母,但是造型有些像是大寫的U。
這一次發行,國內是做了宣傳的,不過沒有以前那麼狂轟亂炸式的宣傳,只是在各大音樂平臺登上了首頁大封,時線、華吶官博和李志凡的個人快博也都發了釋出通告。
此外,任何聯絡媒體炒作、聯絡宣傳公司僱水軍的行為,一概沒做。
李志凡現在已經完全不需要這些,而且近幾年已經很少那麼鋪天蓋地的花錢做宣傳了,都是剛出道的頭三年時,會大肆宣傳自己。
而且這種宣傳技術太過低階,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初期可以使用,當網友看的多了,就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惡意炒作洗地,什麼是真的有人氣有實力。
李志凡這一次的宣傳行動比起那些同樣是年底發專輯的明星歌手來說,動靜小太多了,但是EP發行之後的效果,卻是比那些人都要轟動,是真的引起了網友們的轟動。
“這樣的歌,李志凡也寫的出來!”
“我的天,這節奏,這旋律,這製作,妥妥國際化啊!”
“《Closer》真好聽,李志凡的和聲真的太美了。”
“依然是李志凡一手包辦,而且是真正的一手包辦,詞曲編制都是他,不像有些歌手,專輯裡寫了兩個曲三個詞,掛名製作人,就敢說是自己一手包辦,呵呵!”
“這種吹的太多了,反觀李志凡這張EP,樸實無華啊,你們看他的文案是怎麼寫的?——熱愛音樂的李志凡,在美國製作《尋夢環遊記》期間,在接觸美國流行樂壇的同行時,靈感所致,於是就有了這麼一張EP。多低調,多簡單,不想有些明星,明明歌的詞曲都是專業人士,非說是自己提供了靈感,詞曲人根據他的靈感寫的。”
“哦,看到文案才想到,《尋夢環遊記》快要上了,我還沒買票!”
“票已買,可惜排片太少了,我們這堂堂二線城市,居然就只有三家影院上映。”
“呵呵,你那已經很好了吧,我們四線城市就只有一家影院有,每天排兩場。”
“……”
這張EP不知道會不會對《尋夢環遊記》的國內票房起到作用,但是在北美地區,卻是很多聽了李志凡的新EP之後,專門為《尋夢環遊記》買了預售票的,大家都想知道,這個優秀的音樂人,製作的動畫影片怎麼樣。
於是,可以從各個院校的票房網上看到,《尋夢環遊記》的上座率一下子就高了起來,突破了27%。
在美國觀眾的心裡,並沒有太多“動畫片只是給小孩看的”這種意識,甚至有這種意識的,他們心裡也會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小孩。
“李志凡熱潮”從美國蔓延到了整個北美,然後是南美。
再然後,這股熱潮湧向了歐洲各國。
最先淪陷的是英國。
在2021年的今天,英國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那個日不落帝國,變得已經非常像是中國的小弟,所以中國的流行文化,在英國是非常吃的通的。
“李志凡熱潮”從加拿大這個英聯邦國家,傳到了英國本土,因為李志凡是個中國人,《LI》這張EP立即大放異彩。
甚至“李志凡熱潮”被英國BBC拿到了新聞節目中去談論,從節目內容到主持人的態度,都顯得極為諂媚。
……
11月15日。
《尋夢環遊記》終於在美國、菲律賓、克羅埃西亞、新加坡、加拿大、葡萄牙五個國家同步上映,只不過因為時差的關係,有的是白天,有的是晚上。
因為20天前就已經在墨西哥首映,所以很多人已經看過這部電影,也寫下了不少感人至深的電影評論。
一些美國評論人,為了提前知曉這部電影的內容,好在美國上映前對這部電影做出評判,所以早一步去墨西哥看了電影,但帶回來的反饋是——用掉了兩包紙巾。
於是只要關注這些評論人的觀眾都知道要提前準備紙巾——這已經成了非官宣的觀影提醒和指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