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湄公河行動》上映,劇組並沒有大規模的到進行全國宣傳,只是重點去了四、五個超一線城市。
而那些參與電影製作的國字頭部門,也沒有一個對外表態或發言的。
甚至連媒體對這部電影,都是正面的報道,就算大家知道這部電影只拍了一個半月,也不敢多嗶嗶半句質疑的話。
可以說,這是一次低調的上映!
但是如果瞭解背後的運作,行動大的驚人。
首先是排片。
7月1日這天,全國所有公立院線,只排了《湄公河行動》這一部電影,包括中影旗下的商業院線也是如此。
而那些私人院線也很給面子,基本都是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高排片。
但是,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些腦袋不會轉彎的人。
王鏗是中國第四代導演之一,也是華語影史能排的進前十的導演,如此大腕,不僅執導電影,還執導過多次春晚,甚至92年華夏第一次舉辦奧運會,開幕式就是他執導的。
那一年,王鏗的第四部電影在全球多個重要電影節斬獲大獎,王鏗這個名字不僅讓全世界電影愛好者熟知,也一舉成為華夏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
回國後,奧運組委會找到王鏗,臨時將開幕式和閉幕式導演,都換成了王鏗。
至此之後,王鏗名氣再度飛漲,圈內曾有一段時間,只要說“王導”,就是指王鏗,說王導的戲,即使劇本還沒寫出來,都會有無數人期待。
只是自05年以來,王鏗走入了兩個極端,每三年拍兩部戲,一部和好萊塢聯手的特效商業大片,一部“考究人性、哲理、思想、社會病態”等等的文藝片,如此迴圈,還被他自己稱為三年計劃。
王鏗的路線沒錯,一邊撈錢,一邊撈名。
只可惜他也不知道倒了什麼黴運,或許是人生前一半把運氣都消耗完了,自從第一個三年計劃以來,每一部都成為了口碑上的爛片,商業片好歹票房上能爭口氣,但文藝片的票房幾乎是部部撲街。
今年,王鏗的新一部文藝片又要上映了,原本是7月1日,但因為《湄公河行動》的原因,臨時調檔,改成了7月2日。
有了多次前車之鑑,全國院線都不敢給他太高的排片,尤其是私人院線,沒人會跟錢過不去,但也沒人會賠錢幫別人賺吆喝。
於是,還沒上映,王鏗就氣急敗壞起來。
距離電影上映還有一個星期的時候,王鏗發了篇快博,怒斥了一干院線。
“想當年,院線還控制在國家手裡,我的電影部部大賣,累計票房華語影史第一。後來私人院線開始成長,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作為華夏電影人協會主席的我,首先將自己的作品,降低分成和這些院線開始合作,說句不好聽的,在轉型市場經濟的時代,我奉獻了自己,功不可沒。
……
這些年,我老了!
但是我的心沒有老,我依然在努力的拿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作品,雖然之前有幾部電影不受市場歡迎,雖然我失敗過,可我從未放棄過。
今年七月,我的新片《沒有哭喊》就要上映了,但是在全國各大院線得到的排片,讓我非常心寒,每次都是這般,商業片你們就給高排片,文藝片你們就給這麼低?
只重視商業片帶來的金錢,而忘卻電影本身的意義,這般下去,華語電影何時才能起飛?
……
飛騰院線,《沒有哭喊》在全國很多院線排片平均值為20%以上,上述那些院線最少的也超過了10%,但在貴公司的排片率,卻僅為7.6%。
馬董事長,我與您素昧平生,如果要說唯一的過節,可能是這次《沒有哭喊》的發行方,曾經和您有過商業上的矛盾,這可真是城門失火,殃及魚池啊……
……
馬董事長,您是有大格局大視野的人,7.6%的排片展示了您和貴公司7.6%的胸襟,如此一來,也直接反映出您和貴公司在對待電影這門藝術上的小格局和小胸懷。這倒不如直接給予《沒有哭喊》零排片,小僧何必登您的大廟呢?
在此,我也敬告全國衣食父母,想看《沒有哭喊》最後一面,還是去其他院線吧!”
洋洋灑灑幾千字,王鏗一頓痛訴了幾大院線,其中罵的最狠的,用字最多的,就是這家飛騰院線。
一時間,網上看熱鬧的人蜂擁至王鏗的快博,爭相閱讀這篇大作。
網友的熱議聲,也沸沸揚揚。
“7.6%?這也太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