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這麼長時間,我的書,終於上架了。
心中感慨萬千,所以感覺,有必要發一波上架感言,即使成績不理想甚至很差,也想說出來。
說來話長,朋友們請慢慢看吧。
我自小愛好歷史軍事這些,小時候就愛看三國愛看抗戰片愛看戰爭片,很小的時候,我自己在家,頭上戴著那種尖頂的帽子,腰上繫上爸爸的腰帶,後背披上床單,腳上穿著雨靴,手上拿著木棍刻成的刀,因為這樣,看起來像是電視劇裡的古代將軍,因為那時只有古裝劇。
那時最多五六歲樣子,然後也喜歡了現代軍事。
那時有線電視非常貴,所以家裡是老式天線,看不到很多臺,那時我記得有一個央視欄目,好像是軍事天地似的,我簡直迷瘋了。每週六都要看,儘管訊號不好,螢幕影象看起來比八百度近視還要模糊,但依舊每週都看。看到那些軍人,就特別的崇拜,感覺英武不凡。喜歡槍械,喜歡坦克,喜歡戰機,看起來熱血沸騰。我漸漸知道,那是我的夢想。
一次從中醫那裡看病回來,像是野獸看到獵物一般,我發現包著藥材的報紙,竟是一份“中國國防報”,頓時高興壞了。那時電腦很貴,資訊嚴重缺乏,除了電視就是雜誌,但是那時,電視看不清楚,又怎麼買得起雜誌?所以,我像珍寶一樣,把那份報紙儲存了起來。每當學習累了,我就拿出來看看,那種感覺,我現在仍然記得,也仍然記得上面的內容,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一般,飢渴……
記得小學時候一次下雨,我們學校地勢低窪,下大雨後操場就會積水。雨停後,我穿著雨靴,拿著雨傘,從十厘米深的水中趟過,漸漸走到硬地時,我突然和小夥伴們說道:“還真像諾曼底登陸啊”。那時好像是小學三四年級,因為興趣所在,我早看完了姐姐的初中歷史書,因為上面有美軍登陸諾曼底的插畫,所以記得。因為褲腿紮在雨靴裡很像美軍軍靴,雨傘捲起來又向步槍,所以才有這種感嘆,呵呵,有些走火入魔。
也許愛國情結太過熱切,見不得邪魅之事,所以記得在看抗日劇時,一部片子拍的很真實,中國兵死的很慘,頓時情緒極為激動,淚流滿面,握緊拳頭,恨不得衝進電視裡,與日本鬼子拼殺一場。
後來上初中時,我下定決心,以後人生的理想,是考軍校,做軍官。
後來,因為近視等等因素,沒能考上。
後來,想當兵,也沒當成。
然後後來想寫,在書中實現自己夢想。
想寫書好幾年了,但是一直沒有寫,直到2016年過年之後,才著手開始寫。
那時想的很少,以為可以隨便寫,所以當時的設定是東北軍,主角掌握十萬東北軍,然後佔據東北地方地盤,阻止“九一八”撤退,然後統一全國,與日軍大戰,打一場不一樣的抗日戰爭……
這點,其實也不是絕對的不能寫,只是時期不對。以前的話,在抗戰之前,還是可以寫的。但是這兩年,想都不要想,絕對不允許發!
所以最後,辛辛苦苦準備了幾個月的資料和大綱之類,就無奈放棄了,因為不允許發書,這倒也不是起點的問題,他們自是希望越多越好,只是,胳膊擰不過大腿,來自上面的意思,誰敢違背?
然後2016年五月份,釋出第一本書,《抗戰之川軍精銳》,因為特別憎惡“抗日神劇”之類,再加上愛好軍事多年,技術基礎存在,所以,儘量寫的貼近真實。之後,成績還算不錯。但最重要的是,一直沒有編輯找我簽約。要知道,簽約就是籤合同,沒有簽約,就算成績再好,也沒錢拿,所以簽約才是第一步,也是拿到稿費的敲門磚。坦白的說,我寫書一部分因為夢想,一部分也因為實際,人是活在現實中的,說白了,沒錢就會餓死。
一直未能簽約之下,心情極度沮喪,坦白的說,射手一直自視甚高,至少在歷史軍事領域,是這樣的。
所以,五萬字未能簽約之下,巨大壓力之下,也就不得不放棄了。
然後倉促之下開了第二本,《重生清末做皇帝》,打算從1894甲午戰爭開始,直到寫到1911,因為之後,都屬敏感,只能到這。
但是因為倉促之下沒人指導,又聽信別人瞎說的那個,必須要有金手指而且金手指要大,才有爽點,所以寫的嚴重脫離實際,結果不僅沒簽約,而且成績不好,當然,後來知道,書名影響也很大,書友大多反感清朝,他們以為,這書名的意思是,“去做清朝皇帝”,所以反感……
八萬字一直在煎熬,最後,不得不放棄了。
痛定思痛之下,我好好分析了一番,發現,要想寫好,就必須貼近真實,因為真實,才有代入感,有代入感,才是讀者喜歡的基礎。
原來,是想一直寫下去的,因為喜歡這個行業,喜歡能夠抒發心中理想,同時還能賺錢。
所以,原來是想像一些大神一樣,哪個朝代都可以寫。
其實這麼多年以來,軍事,不太誇大的說,除了太過細緻的東西,我早就已經研究透徹,所以,興趣也不是那麼大了。後來,喜歡思考歷史。歷史,除了那些太過細緻的東西,也差不多。更感興趣的東西,其實是政治經濟社會這些,想在中展現。就像一些歷史文那樣,種田,爭霸,然後抒發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