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的閨蜜中,在一起時間最長、關係也最密切的就算是王靜了。她們倆大學時就是同班同學,還在一個宿舍裡住,畢業以後又一起分到了同一所學校。那時候有這樣的規定,凡是學師範的本科學生,畢業以後都要回到自己家所在的區裡初中以上學校任教,陳紅和王靜的家離得很近,所以她們很自然地就成了同事。至於成為閨蜜,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勢在必行。
她們兩個人從十八歲進大學到在一起工作已經十多年了,而且以後還要繼續在一起,不出意外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分開了。她們倆共同的觀點是,這輩子恐怕再不會有任何人能夠和她們倆在一起的時間如此長了,不管是老人、孩子還是丈夫。丈夫的可能性還是有的,萬一退休以後呢,也許只有和老公能相處的時間長一點了。這是她們倆在畢業分配方案確定了以後在宿舍裡的一次談話的結果。
閨蜜的組合和夫妻的組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要互補,一定是一個內向一個外向,一個強勢一個弱勢,一個文文靜靜,一個忙忙叨叨,只有如此,才能夠達到一種契合,王靜和陳紅的組合就是這樣。陳紅屬於那種比較急躁張揚的人,上學的時候她就是班裡女生們的頭頭,處處拔尖。而王靜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平平靜靜,安安靜靜,與世無爭。
陳紅是最瞭解王靜的,她們從上大學到工作,十多年的時間一直在一起,成為了最好的閨蜜,陳紅有時候和王靜開玩笑說我們兩個人如果要是兩口子該有多好。而王靜真的就像是陳紅的小媳婦一樣,總是不聲不響地陪伴在她身邊,處處順從,處處退讓。十多年裡她們兩個人從來沒有吵過架,甚至連過分的矛盾都沒有過,正是這樣兩個極端的人走在一起才顯得格外的和諧。
陳紅和白雪松結婚是在她們剛畢業後的第二年,因為她和白雪松已經相處的時間很長了,沒有必要再等什麼了。結婚以後陳紅曾經勸過王靜也趕緊找一個,畢竟大學上完了,開始工作了,她們的工作又都屬於十分穩定的,未來不會有什麼太多的變動,對於女人來說,剩下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嫁人生孩子了。
但是王靜的性格比較內斂,和外面接觸不多,即便是上學的時候也沒有幾個男生追過她。不像陳紅,要不是白雪松緊追不放,沒準陳紅早就讓別人拐跑了。王靜也沒有陳紅長得漂亮,一切都像是陳紅的一個陪襯。但是當陳紅和白雪松結婚以後,她突然感覺到孤獨了,不像以前可以隨時和陳紅在一起了,於是她也把嫁人放在了議事日程之上。
就像陳紅和王靜的組合一樣,似乎命中註定王靜要找一個強勢的男人來彌補她的短板。其實她很瞭解自己,她的內心總有一種力量督促著自己做得更好,比如在學習上,她一直比陳紅好。陳紅並不是不聰明,只是太貪玩,太漂亮,這些額外的成分佔據了她太多的時間。
她們都知道自己在事業上也沒有什麼太多的發展了,在學校這種環境下只能一天一天的混下去,混到一定的年齡,混到一定的職位。但是找老公這件事就不一樣了,只要自己努力,還是可以實現不同的結果的,對於大多數她們這樣的女生來說,成功的標誌就是一個,找到一個好的老公。
王靜雖然不願意和陳紅去比較,但是在找老公這件事上她還是在暗暗地較勁的。
陳紅和王靜的性格直接影響到了她們的情感歷程。陳紅是他們班裡戀愛比較早的,那時候上大學學校還不允許學生們太明朗地、直接地戀愛,雖然學校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也有相應的規定。而陳紅並不管這一套,她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好在白雪松並不是他們的同學,在校外的事誰也管不了。
大學時代的戀愛往往是一種體驗,並不是剛需,有時甚至是攀比的結果,看到別的同學出雙入對,總免不了產生羨慕的想法,也想親身體驗一下。在學校裡的時光是戀愛的最佳時段,周圍可以選擇的人也多。一旦走入社會,就很難找到這麼大範圍的同齡異性人群了。所以大家都想著能夠在上大學期間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特別是身邊有陳紅這樣的榜樣,不僅是行動上激勵著王靜趕快戀愛,而且言語上更是不斷督促著她。但是言傳身教也無濟於事,最後陳紅只能採取粗暴的方式,直接給王靜當起了紅娘。她周圍有不少追求者,或者關係不錯男同學,她從身邊的資源開始,沒少幫助王靜介紹物件。儘管如此,大學四年下來,王靜仍然一無所獲,陳紅總是諷刺王靜不可救藥,王靜解釋說自己太內向,不知道怎麼和男同學交流。
實際上在戀愛結婚的選擇上王靜比陳紅要挑剔的多,雖然表面上她沒有陳紅那麼張揚,但是內心卻無比強大。她給自己確定了極其遠大的目標,一定要找一個比其他同學的男朋友都優秀的男人。也正是這樣的要求,成了她戀愛的障礙。
在選擇物件上,王靜實際上比陳紅要考慮的周全得多,因為她那種安靜背後意味著更多的內斂和思考,遇到什麼事情她想的要多,不像陳紅那樣總是糊里糊塗的。在戀愛時王靜也同樣採取這樣的方式,她借鑑了陳紅所說的話,一定要找一個互補的人,找一個和自己性格差異大的人,不光是性格,包括工作,為人處事的態度、方式等等,絕對不能找一個太沉悶的男人,因為王靜自己就太悶了,如果兩個人都一樣,那麼以後的日子沒法過。
她們畢業的時候正好趕上改革之初,所以王靜的目標很明確,找一個能幹的,在外面闖蕩的,有出息有本事的男人。王靜自己準備一輩子當一名老師,這份工作不出意外應該很穩定。所以她想找一個工作不一定多麼穩定的愛人,這也是在一種互補。當然像白雪松那樣的看上去也屬於這一類,只是層次太低了,完全入不了王靜的法眼,她要的愛人遠遠比白雪松的各方面水平要高得多,當然這些話她從來不會和陳紅說。
王靜和陳紅不同,她比陳紅更有心眼,對於戀愛婚姻有著自己周密的設計和思考。眼看著陳紅的戀愛婚姻,她從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提醒自己該如何選擇。她並不著急,因為她覺得自己想要的人在大學校園這樣的環境里根本就不存在,那些男同學自己都還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呢,太不定性,如果現在隨便找一個人,以後發生了變化都是在浪費時間。她把自己的目標定的很高、很遠、很美好。憑著王靜的各方面條件,找這樣一個人也並不難。
果然,畢業以後王靜開始了她的結婚計劃。
大學時期的愛情和走向社會以後的愛情最大的區別是:缺少點浪漫。也可能是因為上大學時有的是時間,除去感情以外沒有別的需要考慮的事情。
王靜打心眼裡是挺羨慕陳紅和白雪松的,雖然她不覺得他們有多般配,但是那種女大學生和社會小混混的結合也是一種挺有趣的狀態。在王靜眼裡,白雪松一直就是個小混混。
可是上班了,再也沒有太多機會遇到那種簡單純粹的感情了。她知道自己要面對現實,於是她選擇了一條捷徑,找人介紹。這種最原始的決定婚姻的方式雖然落後,但是行之有效。很快王靜就遇到了一個讓她很滿意的郎君。
杜強,一個國企的中層管理,比王靜大五歲,事業上順風順水,年輕有為,人也長得不錯。大學畢業後幾年裡都專注在了工作上,現在也到了該結婚的時候。
他們經過親戚介紹認識以後,很快就進入了談婚論嫁的狀態,畢竟杜強快三十歲了。
王靜的戀愛程序自然是要隨時向陳紅彙報的。陳紅把王靜的戀愛定義為一見鍾情。王靜說:
“都老大不小的了,鍾什麼情呀,湊合找一個踏實的就得了,不能和你們比,情竇初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