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弟從狀元府急匆匆的趕到三皇子府,兩人坐在書房裡,三皇子將所有人都清出去,屋子裡只剩下兩人相對而坐。
“楚懷王那邊可曾答應了?”明知道這是在自家,但因所商議的事太過重大,三皇子依舊下意識的壓低了聲音。
阿弟頜首,“臣日前已然收到家父的回信,信中已然答應要支援殿下。”
這是三皇子之所以如此信任並且重用他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只單純的靠大儒的那一封薦信,三皇子能信任他,但不會如此重視並且維護他。
眼下魏帝年老體衰,加上日前端陽公主一事更是氣的他病情加重,太醫院的御醫們連著在養心殿熬了三個通宵,期間只有皇后在跟前侍候著,幾位皇子公主一律不準靠前。
老魏帝病危,皇城內敲響喪鐘之際便是真正的廝殺之時,新皇位近在咫尺,沒有一個皇子不想坐上那個位置。
當然最主要的是,老魏帝之前並未立下皇太子,蓋因曾經的皇太子在六歲時失足跌入掖庭池中就此一命嗚呼。
當初皇太子為何會跌入掖庭池已然不可考,後宮傾軋,犄角旮旯裡的蚊子都藏著齷齪心思,年幼積弱的孩童想安然長大並非易事。
至於是誰害死了皇太子,自然是與之有利益衝突之人,不過眼下無人關心那些。
皇后只誕下皇太子與端陽公主,之後再無所出,自那之後多年來一直未立儲,這也是幾位皇子間爭奪近白熱化的原因。
魏帝共十八位皇子,六位公主,已成年並且有實力爭儲的皇子統共就三位,也就是現在的大皇子、二皇子和三皇子。
大皇子性格說的好聽的是和善,說不好聽的是懦弱,他母妃宜妃在皇太子過世的時候曾主動提出將大皇子歸到皇后名下撫養,但被皇后拒絕了。
那時候皇后剛剛喪子,正是悲傷之時,且她那時候也還年輕,還有誕下皇嗣的機會。
誰成想多年來再無所出,是以近幾年跟宜妃和大皇子走的迫近。
“至於母后為何遲遲沒有將大皇兄收歸自己名下,本宮想大概是因為宜妃尚且在世吧。”三皇子道。
這有孃的跟沒孃的可不一樣,加上大皇子早已然成年了,養也養不熟,這一點皇后不可能不清楚。
反正她貴為一國之母,日後不管哪個皇子登基,她都是皇太后,與她根本沒什麼區別。
“不過不管如何,皇后始終是更向著大皇兄的。”三皇子道。
阿弟點頭。
至於二皇子,他母妃的父親掌管著都察院,更是三朝元老,一呼百應,整個朝堂的文官具在他那邊。再加上肖閣老,幾乎朝堂上的文官一邊倒全都站在二皇子那邊了。
而三皇子這裡,母妃家借不上力,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皇后和文官那邊他插不上手,就只能從武將這邊入手。
楚懷王是三番之一,更是三番之首,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援,皇位幾乎十拿九穩。
畢竟和平時期重文,戰亂時期重武。
一旦老魏帝駕崩,新帝未立,必定八方齊動,不光是內亂,屆時周邊的金國、烏圍人、赫弛等國必定會趁此機會來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