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人家內部的事,家人都不追究,官府自然也懶得管。
李青悠正是知道這一點才堅持不肯去李家,哪怕只是去轉一圈都不會,她怕回不來。
“真是好笑,李家的家規莫不是還大過國法了?”李青悠嗤笑,故意大聲朝著人群說。
有好信兒的也跟著應和,“那是甭想了,當今聖上可不姓李。”
這裡的好信兒是土語,就是喜歡逞強,強出頭的意思。
人們跟著鬨笑。
六伯一張溝壑縱橫的老臉一陣青一陣紅,死死的盯著李青悠,心中暗自衡量強行將人帶走的可行性。
李青悠跟他想的一樣。
可她心裡清楚,別看這麼多人,真正能幫她出頭的卻一個都沒有,就像上次李氏兄弟來的時候一樣。
六伯是那哥倆的爹,父子天性,到時候逼急了他真的動手,吃虧的只能是她。
李青悠決定主動出擊。
“既然咱們誰也說服不了誰,不如去衙門,請縣太爺公斷。”李青悠大聲道。
人群中有人吸氣,百姓怕見官,很多時候私下裡能解決的絕不去官府,尤其一個女孩子進了衙門於名聲有損。
雖然李青悠現在也沒什麼名聲了。
但還是有人覺得她膽子太大了。
六伯眉頭皺了皺,見官他倒是不太打怵,李家的族長是秀才,見官不用跪,且跟縣太爺也見過一次,算是能說得上話。
可如果找了族長來,那李青悠手裡的家產以及她本人勢必要族長說了算,又有點不甘心。
眼下事情逼到這了,六伯一咬牙,應了她還能怎麼著?
哪怕是見官,這也是李家內部的事,不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嗎?
李家這邊六伯是長輩,他說去別人自然沒意見。
圍觀的眾人聽說要去衙門,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又有熱鬧可看了。
李青悠則是鬆了口氣,去李家她絕沒有好下場,眼下她唯一的指望就是縣太爺了,看著衙門的方向默默的禱告:“縣太爺,您可一定要給力呀。”
縣太爺這會正坐在後院裡翹著二郎腿喝茶水,心裡琢磨著來年就到了任期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調個富裕點的地方,上次讓沈三公子給恩師捎去的字畫也不知道送沒送到。
正琢磨著呢,就聽說李青悠來告狀,縣太爺的眉頭都擰成了疙瘩,“女子如此多事,實不堪為人婦。”
事兒這麼多,誰娶回家誰倒黴。
縣太爺這話也不知道怎麼就傳了出去,為李青悠的“好”名聲又添了一筆,這是後話,先說眼前。
再煩,案子該審還是得審,當聽完了雙方陳述,縣太爺覺得六伯說的也有道理。
先不論家產的歸屬問題,單李青悠一個姑娘家自己過日子就不妥,父母官嘛,自然要為民做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