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的讀兩篇文章不同,這次何教喻自然沒有用心去唸,甚至語速語氣都略帶一些不善的情緒在內。
同樣一篇文章,嚴肅認真、聲情並茂的去讀和故作搞怪,滑稽的語氣去讀,給聽者感覺會有很大的差別。
古代的文章是很少用到標點符號的,如果讀的人再有意無意的斷錯句子,就會讓人聽得一頭霧水,甚至感覺荒謬。
一篇文章讀完,四周已經噓聲一片了。
何教喻揚了揚手中的紙,嚴肅的道;“這篇文章叫《柳梢》,寫得簡直是不知所云,首先這次文會是佳節燈會,和柳樹梢頭並無任何聯絡,雖然這次的文章不限題目,但怎麼說也是佳節燈會,這文章根本不切題……”
步儒低著頭閉著眼。
這篇文章正是他的,之所以寫柳梢,其實是以歐陽修的詞《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帶入。
寫的是元宵佳節時,理應珍惜眼前的人和事,還有時光,認真對待。莫待;‘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如果說這樣都不切題,那詠桃更加不切題。
何教喻此時繼續說道;“不切題是其一,這篇文章火候也非常稚嫩,用詞遣句都讓人哂笑,比如說文章這裡‘人似桃花榮衰,朱顏暗換,歲如流水東逝,去不可挽。’就很不符合常理,要知道在元宵節時分,正是桃花夭夭最美的時候,怎麼會‘衰’呢對吧?還有……”
歷史上任何一篇文章,若要用雞蛋挑骨頭的眼光去挑刺,總能挑出不少瑕疵,就比如某個人說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就有問題,英雄又不在水裡?怎麼會被浪花淘盡呢?
更何況這是步儒這個只發奮讀了三年書,才學還沒至臻的小書生寫的文章。
其實若以公平的眼光去看,這篇文章就算不如剛剛的《詠桃》和《彩燈》,也差不到什麼地方去,畢竟這也是步儒認真揣摩了一夜寫下的。
但是何教喻在這裡,就相當於權威的所在,他說不好的,把不足之處故意放大了說,不說沒讀什麼書、對文章不懂的平頭百姓。就連很多讀書人,也會被他定下的基調先入為主,覺得這篇文章一無是處。
“想不到我們林風鎮俊彥之中,還有人會寫出這等狗屁不通的東西來,真是不學無術。”
“這簡直是濫竽充數嘛,是誰寫的?”
林風鎮歷年來的秀才在席間冷嘲熱諷,旁邊的圍觀者也議論紛紛。
“那位是步儒?把你文章領回去,仔細修改一番吧……”這時何教喻揚起手中的文章,高聲喊了一句。
此話一出,無數的目光紛紛射向低著頭的步儒。
原本不認識他的人,也順著大家的目光看了過去。
“原來是他寫的啊?”
“他就是步儒?真是老鼠屎啊,怎麼就混進了秀才行列?”
“哎喲,他不是這屆的五經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