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知府放下手中的茶杯,嘆道;“所謂舉賢不避親,當時評名次,我也力圖反駁梅督學的排名,可惜他是學政官……”
年輕人更加氣憤,咬牙切齒的道;“所以我懷疑這梅督學徇私枉法,考場作弊。”
王知府端坐著,皺起眉頭,道;“子華慎言,這是朝廷上面派下來的督學,沒有證據,我們不可隨便說啊。”
不愧是久經官場的人,只要微微一正容,就能散發出官家的威嚴。
不過作為相處慣了的親人,年輕人早已習慣,所以並不會感覺有什麼不適,所以他繼續道;“叔父,這梅督學南下首先就去了桂縣,到了步儒所在的林風鎮待了兩天才來臨賀府的,而且開考第一站又選擇我們臨賀府,這裡有什麼貓膩,誰也說不清對吧。”
見叔叔不說話,年輕人又道;“當初府試,這步儒位居榜尾,院試的時候,很多府試的榜首都落第了,他榜尾的卻能上五經魁,誰敢保證這梅督學有沒有洩題呢?”
王大人眉頭緊鎖,拍了一下桌子,沉聲道;“洩題可不是小事,朝廷向來最重視科舉舞弊之事,此事若一說開,且不管是真是假,肯定鬧得沸沸揚揚,到時朝廷肯定會下來調查……”
“調查就調查,我們怕什麼?”
王大人看了他一眼,搖搖頭心中道;到底是年輕人啊,不懂事。
不過想到是自己要努力栽培的親侄兒,就拿出耐心解釋道;“只要調查一展開,叔叔的這任知府的政績肯定會有汙點,而且不是重點,就算叔叔丟了官也沒什麼。”
隨即加重聲音道;“重點是你作為始作俑者,就算搞倒了學政官,你又有什麼好處?再說就現在考取了秀才,怎麼說他也是你的點取你功名的座師,若是他的確洩題了還好說,你大義滅親。若是沒有或者我們找不到證據,你就成了誣陷座師,名聲肯定臭了,以後秋闈,京試,殿試誰還敢給你功名?以後為官誰敢與你公事?”
王子華垂下頭,道;“叔父說得是,這點侄兒沒有考慮周全。”
見他態度誠懇的認錯,王知府點點頭,喝了一口茶,心中暗道;愚子可教也。
“那後面我就不提行賄受賄之事,主要抓住步儒的文章說話,這樣的文章根本不配五經魁,欺名盜世。”
“反正別牽扯上督學就行,你若是看步儒不爽,我倒是可以幫幫你,我這裡也有些他的把柄。”
“哦?叔父有什麼把柄?”王子華很感興趣的問。
“他在未考取秀才功名之前,就曾招收奴婢,當初太宗皇上的明令禁止未取得秀才功名的人,不可使用奴婢,否則抄家,這點在《太宗法典》中也有記載。”
王子華聞言眉頭一挑,默不作聲。
兩人又閒聊了片刻,王知府站起來道;“我去辦公,你用功自然是好,但是也要注意休息。”
“好的叔父。”
“天氣漸冷,別感冒了,明日我叫人送些碳過來。”
“謝謝叔父!”
王子華站起來送叔父出了門,坐回椅子上卻沒有繼續讀書,而是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