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喜愛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中聽某位大師講到尚書和當世的兩位大家,就去尋他們的書來研讀了一下,雖不敢說讀透,但是比略懂一二還是要強些的。
這也是她當初為什麼要讓步儒這個呆瓜治尚書的原因。
這一年多以來,自己已經把心得理解傳了一半給他了,果然讓他考取了一個院試的五經魁。
看來還是有人識貨的,前世那些名門大家畢竟也是繼往開來的牛人啊。
“你不但不能放棄你的真理,還要把這些真理髮揚光大,既然如今世人大多無法理解你對尚書片面的理解,你何不把自己的理論心得全面編輯成書,拿給大家看看。”
“你這是叫我著書?”步儒大吃一驚,兩眼如銅鈴一般瞪著眼前人。
“我如今年方十七,現在就著書,恐怕……”
姜儀苦口婆心的道;“恐怕什麼?當時雖然不乏守舊不會變通的衛夫子,但是也很多開明之士,你寫出來,識貨的自然會去買來看,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步儒想了想道;“可是印書要很多錢的呢。”
古代不必後世,出書有稿費。古代出書很多都是著作者自己掏錢請人排版、雕版印刷和校對,這都需要很多錢,寫得不好虧死人,多人買來看或許能回一些本。
所以古代願意出書的人,基本上都是不差這點錢,而是為了讀書人的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才出書的。
立德需要時間去積累,這個且不說。
立功容易,古往今來立功的文臣武將無數,也沒見幾個名流千古。
最難的是立言,能著書並傳世下來的,千古以來也沒多少。
姜儀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咱家雖然錢不多,但等你寫完,出書的錢我還是能賺到滴,嘻嘻。”
遠在隋朝之前,取士都是靠名氣,被縣官舉孝廉就可以出仕了,而被舉孝廉,最好的途徑當然是有名氣。
如今雖然不舉孝廉,講有科舉了,但是如果有名氣,科舉的路途一樣會順暢很多。
如果自己能把尚書的心得全部暗傳給這個聰慧的呆子,加上他的理解,應該夠著一本尚書註釋了。
這本書的內容在當今世上肯定能經受得起推敲。
只要寫出來,不說引起轟動,但最少能給夫君帶來些名氣吧。
年少皆輕狂,何況是考了個五經魁的少年,被愛妻一鼓舞,步儒頓時心動起來。
於是他想到;一年前,四書五經要背要吃透,如今都背下來了,每天除了半天八股文的制藝寫文章,一個時辰練字,一個時辰各類書籍,還是能空餘些時間出來的。
不如就試一試,反正寫得不好,不出版就是,沒誰會知道從而取笑自己。
再說自己編著一次,肯定能對尚書有更近一步的理解。
想到這裡,他便道;“那好,我就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