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名到步儒的時候,朱縣令點點頭,鼓勵道;“好好考!”
下首的教育有些懵,之前那麼多考生也上來鞠躬致敬,朱縣令都是愛理不理的,想不到此時居然說了句話。
步儒不知道,以為對每個都是這樣說的,便頷首謝過後,領了考紙。
小吏道;“紙上有你們的座次,自己過去坐好,要上廁所趁早。”
他看了看自己紙上寫著‘乙丑十三’
就是第十三排的第二個座位,且不管座位是好是壞,最少不用靠近茅房的臭號了,他心想。
這算剛剛受到不公待遇後小小的慰藉吧。
五人這時不能再說話,便各自尋找自己的位置去了。
這個位置還是很好找的,過到去之後,便看見一個低矮的的板房,進去後站起來能碰到頭,躺平了腳伸不直。
兩邊是厚厚的木板,一張近二尺寬,可以拆卸的案板橫在上面,案板上除了有個筆洗,別無他物。
步儒把考箱放下,匆匆上了個廁所,回來後拆下案板進了考房,坐在同樣是木板釘制的椅子上之後,再把案板裝回去做自己的書桌。
坐好後,把筆墨紙硯拿出來放好。
沒多久天色大亮,考生全部進場了,接著有小吏敲鑼示意考試馬上開始,整個考場安靜下來。
水雲叔說,敲了這個鑼後,只要站起來就可以當成作弊直接趕出考場。
作弊的被趕出去後,不但自己終生不能再考,給他具保或者互結的人也會受到牽連。所以後果是很嚴重的,自己沒得考不要緊,害到具保互結的人,可是血海深仇了。
人家苦讀十年書,好不容易下一次考場被你坑了,特別是好不容易考上秀才的,辛辛苦苦考下的功名都被剝奪,不上門殺你全家就很剋制了。
這時,有個大嗓門的小吏會在考場遊走,講考場的規矩,講完後,就有別小吏舉著考題板來回的走。
步儒連忙把考題寫在草稿紙上。
考紙是縣裡給的,有三張草稿紙,三張正式答題的呈文紙。
首先是十道補充題,也叫填空題,都是給出上一句話,填空好下一句。
這十道題裡,三字經和千字文書中各抽取一題,四書中各抽取兩題。
雖然有十題那麼多,但是前一句都是三五個字的,每排均有兩個小吏,所以考生們都很快把題目抄下來。
這十題等於是送分的,要知道古代人讀書就是靠死記硬背的。
他們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背誦三百千和四書的內容幾乎是每個考生的基本功。
接著是八股題,五經題和律詩題。
八股文章是最重要的,步儒經常練習的就是這個,所以不懼。
五經題是五選一回答的,主修什麼書,就選什麼書的回答。這個步儒也不懼,他學尚書這麼久,一點心得還是有的。
律詩題就是出個題目,寫一首詩出來。
這才是步儒的軟肋啊。
寫詩是最要才情的,不是說懂得平平仄仄,會押韻就行了。
雖然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