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來的幾天,姜儀很忙,她要照顧弟弟,還要整理院子,並叫來了泥瓦匠,把院子的圍牆修整過,並把內牆粉刷了一遍。
然後是把地面重新硬化。
古代的地面硬化,也有古代的方式,就是用細沙,碎石,沙灰的混合物,鋪好後再火燒一遍,如果要更好一點,可以加入糯米,一平方需要多十幾銅。
接著,就是買重新砌了個灶頭,用於燉湯,煮粉的,這個花費不多。
這些修葺大概用了一兩多的銀子。
接著是買碗筷,這個只買了三十對,姜儀不信這小鎮上能有三十人同時到她店吃粉的盛況,比較這人口不多,而且都喜歡自己煮的。
再說這裡是鎮上,就算不夠碗筷,馬上去買也來得及。
桌子買了四張,板凳十六條,還有鍋,釜,水缸等一應雜物。
兩百斤柴火。
還買了一百斤的米粉,因為買得多,講過價之後只要七銅一斤,這讓姜儀很開心,本錢降低利潤就能增加。
一切準備就緒,姜儀挑了個最近的黃道吉日,打算開張了。
臨近前一天,因為第二天要開張,這天步儒也早早的來了,吃過早餐的時候,步儒滿足的放下手中的碗,開心的道;“這螺螄粉真的好吃,我連續吃了四五天了,越吃越喜歡。”
大馬哥也道;“對啊,弟妹真是心靈手巧,還能做出這樣的美味,到時生意一定很好。”
大家在院子裡嘻嘻哈哈的聊著。
姜儀一邊整理著一籮筐的小竹片,一邊笑眯眯的。
這次的生意投資不多,只用了四兩銀子不到,主要是她儘量壓縮成本了,生意還沒做開,不敢一下投入太多。
但這四兩銀子也夠普通五口之家一年的花銷了,希望能成功。
“姐姐,你弄的這個是啥啊?”
因為今天天氣好,姜臻也被扶出來曬太陽。
經他一問,大家也注意到了,好奇的看過來。
那是一筐手指大小長短的竹片,削得比較光滑,一面還用油漆寫著四個字“步家粉店”。
趙夫子道;“字是我寫的,這一筐竹片我寫了一整天呢,但我也不知道這是幹嘛的,問她也不告訴我,哈哈哈。”
姜儀拿來幾個布袋把竹片放進去,說;“這是優惠片,一會你們一人拿一袋,去街上見到人就發,說馬驚巷新開一家粉店,裡面的米粉味道鮮美,只需四銅一碗,現在開業大酬賓宜街坊,憑藉著竹片可以減免二銅。”
“啊,鎮上隨便遇見個人都可以發嗎?”
“不是,只發給十八歲以上的人,一人發一枚,特別是店鋪的掌櫃,夥計都發。”
古代小孩子身上沒幾個錢,一般手裡有錢進店消費的,大概都是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