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低窪地邊沿的地方因為過早乾涸,所以泥鰍不是很多,越靠近中心地帶就越多,有時一耙下去,能發現三四條。
可能很少有人來抓過這些東西,所以泥鰍都很肥大,兩姐弟抓得不亦樂乎,滿心歡喜。
三天時間,除了第一天不到十斤,後面兩天都挖了二十多斤。
姜儀把這些泥鰍先用清水養了兩天,讓它門吐乾淨泥土,再用空隙時間破了些篾,織了幾塊竹板,用來把泥鰍曬成幹。
泥鰍號稱水中的人參,非常滋補,他們每天都會留些比較小的當菜吃。
正是因為這幾天營養都不錯,姜儀的身體也恢復得很好。
“明天,我打算去林風鎮上看看,帶點魚乾去,如果賣了,就買些鹽和米回來。”吃晚飯的時候,姜儀夾起一條泥鰍,在嘴裡咀嚼著說。
這些野生的泥鰍在後世很難吃到,在市場買的大多是人工飼養的,味道根本及不上野生的。
步儒道;“我陪你去吧,明天休息一天,不看書了,行麼?”
他這幾天都被姜儀要求讀書,只有空餘時間才偶爾幫忙晾曬一下泥鰍。
考慮到他讀書也應該勞逸結合,而且自己拿不了太多魚,並且一個單身女子去集市也不方便,要知道如今是在古代,於是便點頭答應了。
“我就不去了,我在家繼續挖泥鰍。”姜臻扒著碗裡的飯,這幾天他挖泥鰍都有些挖上癮了,一耙下去,就會有驚喜出現的感覺很好。
第二天一大早的時候,姜春芽找了幾件破衣服拼成的布,在竹篙上收下部分魚乾,分成三個品級,一份都是三指以下的屬於下品小魚乾,一份巴掌左右大的屬於中品魚乾,還有一份是每隻兩斤半以上的大魚,分別包裝好,每份大概十斤左右。
這些魚經過四五天的日曬和風吹,魚肉內的水分大體已經蒸發,但也只有三四成幹,遠遠達不到全乾的程度。屬於半乾魚。
因為低窪地之前都是有澗水潤養,而出從未投餵過食物,屬於純野生魚,所以肉質看上去非常好,口感也非常不錯,相信能賣得出去。
步儒拿一份幫姜儀綁在背上,然後他肩背一份,手提一份,一起上路了。
開啟門,晨風凜冽,顯得有點冷。
遠處霜天曉角,東方剛剛泛起魚肚白,村子裡傳來雞啼的聲音。
藉著微明的光線,只見小徑的野草葉子上有一層白白的霜花,走到河邊,河水上起了一層氤氳水氣,依約如湘靈。
兩人相互攙扶,過了吱吱呀呀的竹橋,走到大路上。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此時大路上已經有三四個人結伴走在前面了,而背後不遠處也有幾個人跟著來。
有挽著一籃雞蛋的婦人,有挑著新鮮蔬菜的漢子,也有揹著一袋米,或一把草藥的。
這些都是步家村的人,帶了些家裡的東西去鎮上換取一些生活用品。
因為都是認識的同村人,大家互相點頭打招呼。
“儒哥兒,等等我!”後面二十多步外響起一個男子的聲音。
兩人停下腳步,藉著微明的光線,見一個十七八歲的男子在後面跑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