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媛的處理效率的確非常高,她又從幾萬份的申請書中篩選了最後的100份。
這100份完全符合周瀟對志願者的要求。
志願者中有重度的近視,弱視患者,遠視患者,青光眼患者,以及玻璃體疾病(重度飛蚊症)患者等等。
這些志願者的情況都非常嚴重,再要讓小媛從這一百份中再挑選三十份就十分困難了。
所以後續的挑選工作交給了莫璃。
莫璃經過反覆的權衡,才從中挑選了最後的30份申請書。
莫璃在挑選的時候主要是考慮志願者的居住地以及從事的職業。
她比較側重於居住於落後地區的志願者。
經濟發達地區的患者在未來會很方便地到江城進行視力系統恢復手術治療,而地理位置比較偏遠,經濟較為落後地區的患者,未來再到江城進行治療就非常麻煩。
除了這些意外,起源集團還考慮了一項更重要的因素——實驗的穩定性。
因為視力系統恢復實驗做完以後,要求實驗者不能夠有強烈的情緒波動。
那麼有夫妻生活的志願者被排除在外。
年紀比較年輕,有女朋友的小青年也被排除在外。
因為這類人群很容易被自己的物件所誘惑,也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讓這些人三個月甚至半年不和自己的另一半啪,這太難了!
起源集團分別以郵件,電話和簡訊的形式通知了這30名志願者,30名志願者將前往江城進行最後的視力系統測試。
如果測試結果符合實驗的要求,那麼他們將在起源集團園區內完成實驗,如果其中有人的測試結果不符合要求,那麼。生命科學和醫學實驗室將啟動補用程式。
深市,張建一將電動車停靠在路邊,他扶了扶眼鏡之後,他摸出了手機。
張建一的手機是紅咪的舊款手機,這款手機的效能很一般,但是有一個優點,螢幕大。
不僅是螢幕大,張建一還將手機的系統文字調成了超大號。
就算是這樣,張建一看手機還是需要將眼鏡取下來,將手機杵在自己的眼前。
他用手機刷著自己的郵箱,希望自己申請志願者能夠透過。
張建一來自於東北省的一個小山村,小時候因為打架受傷導致了眼部殘疾。
現在張建一左右眼的度數有1200多度,還有100多度的散光,被眼科醫院認定為重度弱視。
張健一從小的家庭條件也不好,甚至都不能配到一副看得清楚的眼鏡。
初中輟學之後,張建一就跟著村子裡的兄長們到大城市裡打工。
張建一去過電子廠,也去過傢俱廠,最終還是因為視力問題,不能勝任廠子裡的任何工作。
為了生存,張建一在深市找到了一份送外賣的工作。
這份工作雖然還是要看手機,但是比在流水線上組裝那些精密的零件要友善多了,而且送外賣的時間相對比較自由,張建一通常每天賺到一兩天的生活費之後就會回家休息。
在得知起源集團生命科學和醫學實驗是要招募視力系統恢復的志願者後,張建一趕緊報名。
張建一多麼渴望能夠恢復自己的視力,多麼渴望自己能夠像正常人一樣能夠清晰地看到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