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瀟可不是說說而已,他真的準備將《生物科學和醫療技術》給收購了。
周瀟確定起源科技研究的內容和取得的成果一定是全球最先進的,未來科技的重心也一定是夏國,未來更多優秀的學術研究論文也一定會出現在夏國。
既然如此,夏國出現超越《自然》《細胞》《科學》,擁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期刊是早晚的事。
這件事別人不願意做,或者是沒有條件做,沒關係,周瀟來做。
莫璃有些發暈,說道:“聽你的!”
滬市,《生物科學和醫療技術》(以下簡稱《生醫技術》)雜誌社。
一個恰爛錢的雜誌社在歷經了《共生蛋白》的高光時刻之後,並沒有一躍成為火鳳凰,而是繼續恰爛錢。
因為質量不高,去年那些表示會續訂期刊的高校和科研機構今年就沒有訂了。
畢竟《生醫技術》除了《共生蛋白》以外,再也沒有一篇像樣的論文,全是垃圾論文,大家的時間和金錢都有限,誰會花錢買你的垃圾論文,用來擦屁股都嫌油墨多了。
垃圾學術期刊的競爭是最激烈的,現在爛錢也不好恰,《生醫技術》今年第一季度預計虧損。
再加上現在國家對論文的態度有所轉念,一些職稱的評定和崗位的晉升並不要求論文數量,花錢買論文發表的人越來越少了,僧多粥少,按照這個趨勢下去,《生醫技術》只有倒閉的命運了。
《生醫技術》的老闆兼職主編李庚頭髮都愁白了,他都動了將雜誌社出售的念頭。
可是……
現在行業這麼不好做,這種垃圾雜誌社=鐵憨憨都不要吧?
恰好,瞌睡碰到枕頭。
當李庚在朋友那裡吐露出出售雜誌社的念頭後,還真有人接招。
中間人直接找到李庚談,問李庚什麼價才出售。
李庚想了想,他要把自己負債撈回來,要把自己支付的房租等亂七八糟的扣除。
當然價格也不能說得太高了,太高了都沒有人接盤。
按理說,學術期刊雜誌社最值錢的可不是辦公室裡面的那幾臺破爛電腦,而是資質,是社刊號。
但是這種垃圾雜誌的社刊號根本就是有價無市,《生醫技術》最值錢的居然不是期刊號而是特麼的還剩一年的房租……
也不知道這是諷刺還是真的悲哀。
李庚想了想,要價500萬。
對這種恰爛錢的雜誌社,500萬都是昧了良心了。
李庚心裡想到,哪個憨包會買自己的雜誌社。
中間人說道:“500萬?這個問題不大,對方會在第一時間付清價款,我協助你們辦理手續。”
李庚猶如做夢一般,燙手的山芋居然就這樣賣出去了。
李庚拿著五百萬,還了債居然還有兩百多萬,這可比雜誌社一年的利潤還要多。
李庚:“真是個鐵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