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首富從黑科技開始> 第111章 見習碼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1章 見習碼農 (2 / 3)

所有程式設計都是依靠數學邏輯。

例如C語言加法程式碼(20+30為例):

#include

&nain(

{&n;

a=20;b=30;

&n=a+b;

&n&n;

又如Python的程式碼為:print(20+30)。

背後的都是數學!

漢語編譯器呢?

直接輸入:求20與30的和。

或者輸入:20+30是多少?

那麼問題來了,特別是第一個語句,這輸入的是漢語,沒有一個數學公式,數學邏輯在哪裡?

“加”這個字對應的數學邏輯在語言庫裡。

這就要牽涉到漢語編譯器的語言庫,也就是現在要談的語言庫。

如果建立了完備的語言庫,漢語編譯器將會完全明白輸入者說的是什麼。

漢語編譯器語言庫建立原理如下:

首先,將其按漢語語法分解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要素。

然後將這些要素按照漢語邏輯進行組合。

例如最簡單的主+謂+賓。

但是漢語博大精深,有些語法對但是句子不符合邏輯。

語言庫的優勢就來了!

透過語言庫,每一個名詞、動詞等上都有一個符合常規邏輯的語言權重要素。

句子會依靠權重要素(即符合語言習慣)搭配在一起。

這樣,漢語言編譯器變明白使用者輸入的符合日常使用並且符合漢語語法的內容。

此時,編譯器在從低階到高階,學習數學公式,變會滾雪球一般變得強大了。

這也是編譯器學習的一個過程。

說得簡單直白一點,漢語編譯器是一個學習工具,學習的越多,越是強大。

目前,漢語編譯器能夠自動將高數及以下的數學公式和描述方式直接翻譯為機器語言,這一點非常棒,極大的減輕了周瀟後面的負擔。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