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日軍的第十八師團,戰鬥力很強悍。
李雷分析,等到畹町的戰鬥打響以後,在仁安羌的日軍,一定會趁著遠征軍兵力不足,向曼德勒發起進攻。
李雷建議三個軍的部隊,在曼德勒和棠吉,構築防線,就地防禦。
這樣的話,阻擋日軍半個月的時間,應該問題不大。
只要有半個月的時間,李雷就有把握幹掉北進的兩個日軍師團。
指揮部分析商量了一下李雷的建議,覺得李雷的建議十分正確。
現在他們在曼德勒和棠吉的部隊加起來,有三個軍,但是日軍有兩個師團,真要打起來,三個軍的兵力根本就佔不到便宜。
除非日軍能夠分兵。
這樣的話,利用兵力優勢,各個擊破。
可是日軍已經吃了虧,肯定不會分兵。
如果對方兩個師團向曼德勒和棠吉進攻的話,防守是最合適的。
只要能打上半個月,不僅李雷的暫一團能騰出手來,新增援的四個軍也能立刻向這裡用兵。
到時候七個軍的部隊,加上李雷的暫一團,消滅日軍兩個師團綽綽有餘。
日軍第十五師團、第四十九師團的推進速度非常快,沿著怒江一路北上,李雷的部隊在快速的追趕,但短時間之內根本就追不上。
等到李雷的部隊趕到臘戍的時候,日軍的兩個師團已經向畹町發起了進攻。
守衛畹町的,只有國軍的一個加強團,根本就抵擋不住日軍的進攻,僅僅半天時間,畹町就被日軍佔領。
得手之後的日軍馬不停蹄,立刻向龍陵、騰衝、松山、唐習山發起進攻。
因為兵力不足,這些地方很快就落入日軍手裡。
守衛這些地方的部隊,只能透過怒江上的惠通橋撤退。
為了阻擋日軍跨過怒江,守軍炸燬了惠通橋。
等到增援過來的四個軍到達怒江東岸的保山的時候,日軍已經完全佔領了怒江西岸。
橋也被炸了。
這怎麼辦?
四個軍的部隊被阻擋在保山一帶,不知道如何是好。
李雷的部隊已經從臘戍出發,還有一天時間就能趕到芒友。
從芒友到畹町,只有二十多公里。
到時候隨時可以向畹町的日軍發起進攻。
如果增援過來的四個軍,能夠達到怒江西岸向日軍發起進攻,那左右夾擊,完全可以將日軍的這兩個師團一舉殲滅。
但是如何渡江,成了一個大問題。
指揮部的意思是,趁著日軍在怒江西岸尚未站穩腳跟,強渡怒江。
李雷也贊同這個提議。
現在惠通橋被炸,短時間之內根本無法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