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趙剛這麼說,楚雲飛由衷的感嘆:“趙兄乃是一介書生,國難當頭,投筆從戎,效命疆場,實為我等楷模啊。”
楚雲飛這是發自內心的讚歎。
在他看來,趙剛一介書生,卻有如此的胸襟和膽量,比很多當兵的都強。
楚雲飛在黃埔,接受的都是最正統的教育,所以說起話來文鄒鄒的。
趙剛聽的很舒服。
但是李雲龍和李雷聽著很彆扭。
總覺得是一個老書生在讀書。
不接地氣。
李雷心裡覺得楚雲飛挺好玩。
他說話,這成語用的不少哇!
趙剛對楚雲飛說道:“這我可不敢當。我可是早就聽說,楚兄乃是黃埔第五期的高材生,蔣委員長的高足,閻長官的紅人,晉綏軍的這座小廟,恐怕裝不下您這座真神吧?估計以後,肯定是一顆軍界的新星啊。”
趙剛這話不假。
以楚雲飛的資歷和出身,在晉綏軍待著,恐怕只是權宜之計。
他最終的歸宿,還是回到老蔣那裡去。
這樣的高材生,老蔣怎麼捨得就這麼扔在晉綏軍?
說到底,還是親疏有別的。
楚雲飛畢業於黃埔,那是老蔣的得意學生。
他怎麼捨得讓自己的得意學生窩在晉綏軍?還是回中央軍的好。
恐怕不止別人,楚雲飛自己心裡也清楚,他在晉綏軍,不過就是鍍鍍金。
不過即使是鍍金,他楚雲飛也不含糊。
他在晉綏軍,打了不少的仗。
讓閻長官刮目相看。
不然他也當不了三五八團的團長。
那可是他晉綏軍的主力團!
那裝備和人員,都沒得說。
楚雲飛呵呵一笑:“趙兄不愧是燕京出身,出口成章。李兄啊,你們第十八集團軍,也太糟蹋人才了吧?以趙兄的文采,起碼應該是在兵團裡當政委。”
趙剛的這番話一出口,楚雲飛就知道,這個趙剛有自己的想法,不是一個書呆子。
他想不明白,這樣的人才為什麼要來一線部隊。
楚雲飛一直認為,一線部隊,需要的,是他這樣能打仗的人。
而像趙剛這樣的人,還是呆在後方比較好。
具體的戰鬥他們幫不上什麼忙。在後方還能給長官出出主意,分析分析形勢。
楚雲飛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說實話,我一直認為,打仗,是職業軍人的事兒。文人自有文人報效國家的方式。從來就是文死諫,武死戰。把一介書生送到戰場上去,是國家的損失啊。”
聽到楚雲飛這麼說,趙剛還沒說話,李雲龍不幹了:“嘿嘿,楚兄,你要這麼說,那我就不同意了。咱老趙可不是酸文人。這第一次上戰場,就給我露了一手。”
李雲龍告訴楚雲飛:“一百五十米開外,三槍幹掉三個鬼子。就衝這點,咱獨立團上下,沒有不服氣的。嘿嘿,楚兄,老趙可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啊。”
聽到李雲龍這麼說,楚雲飛頗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