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個準女神官勾勾搭搭,怎麼可能困呢。
只是大半夜跑到箱根和伊豆乾什麼,這主意未免有些瘋狂。
八幡晴美這樣的性格,還真不適合沉靜枯燥的神官工作。
不過兩地倒是都不太遠,距離東京兩小時車程之內。
“我們去幹什麼?”
“那裡都有我們家的神社,我在箱根和伊豆度過了童年,想帶你去看看。”
蘇長青想不出理由拒絕,這樣的機會千載難逢,錯過了去哪再找這麼漂亮的女神官陪著夜遊。
而且八幡晴美篡改履歷的事很難保證明天不見報,蘇長青可不想出面處理這種糟心事,一個外國人也沒道理插嘴,還不如避開。
八幡晴美也應該避開,這種事能拖就拖,先別回應別道歉,存疑到電影下映了再洪水滔天。
或許她該留在伊豆的神社裡反省一下,是否繼續下凡為害人間。
“那就去伊豆吧,我喜歡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
八幡晴美很高興,立刻攔了輛計程車:“去東伊豆町的黑根巖!”
老司機以為聽錯了:“東伊豆町?一百多公里呢。”
“沒錯,我們要去看太平洋日出。”
“看日出可以到東京鐵塔,不但可以看到太陽從海上噴薄而出,還能將東京灣盡收眼底。”
司機和東京鐵塔業務掛鉤吧,這介紹很正式。
東京鐵塔是模仿法國埃菲爾鐵塔建造的電波塔,已經成為東京的標誌。
很難想象北京仿建一個埃菲爾鐵塔作為城市標誌會是什麼下場,在小區裡、公園裡建一個都被罵出天際。
“不,一定要去東伊豆町的黑根巖,我們與少童神有約。”
少童神是日本的海神,果然是受過訓練的神棍,張嘴就來。
上車,向伊豆進發。
一代目蘇長青雖然來過日本數次,但並沒有去過伊豆,所有印象都來自於山口百惠的《伊豆的舞女》。
影片改編自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川端康成於二十年代發表的短篇《伊豆舞女》,描寫了20歲的一個日本舊式高中的學生,去伊豆天城山旅行時,與一位14歲的舞女發生的初戀故事。
許多人都因這篇知道了伊豆這地方,雖然數次被改編成電影,但以山口百惠的這一部最成功,吸引了許多的人來到伊豆朝聖。
中的男主跟隨舞女的表演隊伍而行,遊客也沿著這條路走,帶動這地方成了世界級旅遊景點。
文化的力量真是非常巨大。
蘇長青當然明白自己在玩火,在狹窄的後車廂裡與富士山神女偎依著,這要是曝出去也是爆炸性新聞,力量也小不了。
可在黑暗的街頭拒絕一個女孩,讓她回家獨自面對壓力,是一個男人乾的事麼?
再說前兩天帶著她在淺草的料理店裡和北野武、荒木那兩個老混蛋喝酒到半夜,這應該已經冒犯了,愛咋咋地吧。
如果不得不背這個黑鍋,那也得名副其實地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