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育樹, 百年育人。”
“種一棵樹,需要十年才能讓其長成參天大樹, 可是想要砍掉一顆十年樹齡的大樹, 卻僅僅只需要幾分鐘。”
“雖然我國近些年來,在防沙造林這項工程中投入了不少的資金, 但在我國面積龐大的沙化土地面前, 這些錢平攤到各個地區, 其實是不太夠的。”
在馮康明和張子敬各自發表完自己的言論以後, 國林局的副JZ劉文義也緊隨其後的開口,發表了些自己的見解。
“在有限的資金投入下, 就很難以形成規模治理,只能在區域性展開, 並且遏制荒漠化和沙化擴充套件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這需要時間。”
“而隨著防沙治林工程的不斷擴張,逐漸會從人口密度較大的地方向著人煙稀少的地方延伸,從最初的林跟水走到引水造林,與此同時,所帶來的將會是人力、物力、財力等投入的成倍增加。”
所謂是專業人做專業事,劉文義能坐到如今這個位置上,自然不可能是草包,他沒有說什麼泛泛之言, 每一句話都是直指當前現狀的痛點所在,可謂是鞭辟入裡、一針見血。
“是啊。”
“就像劉局最初說得那樣, 想要將一棵樹澆灌成參天大樹,僅僅只是將其種下,然後將其放任不管, 那肯定是不行的,而既然需要人來管,那就需要調動社會資源, 無論是僱傭管理還是承包管理,這都需要政策同步而行,其實說得再簡單些,核心依舊離不開錢。”
“扶持政策需要錢,優惠政策需要錢,貸款政策還需要錢,可是地方ZF不可能將所有的錢都投入到環保中,畢竟民生才是社稷之本,而在諸多防沙治林的工程中,雖說想要收回成本並且獲得盈利並不難,但這個過程大多都比較漫長,往往都是以十年為單位的。”
“在如今這樣的網際網路時代, 物慾橫流,大多年輕人都是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若是讓他們沉下心來,以十年為單位來深耕某項事業, 不能說是這樣的人沒有,只能說是極少極少。”
劉文義的見解和觀點,引來了張子敬的贊同。
有道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無論是劉文義還是張子敬,他們都深知防沙治林這項工程難以高效、快速推進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錢!
若是說凡是承包防沙造林工程的人,每個月發放補助10000塊,並且還沒有什麼硬性的學歷要求,屆時你且看看,頃刻間就會有無數人搶著來植樹造林,甚至沒準還會出現競爭上崗、託關係找門路的情況。
當然……
這只是比喻。
若是真按照如此政策來,不能說是所有,但99%的地方都很難承擔得起如此龐大的開支。
“再者就是我國當前在防沙治林這項工程中,專業的組織機構不健全,專業人才嚴重匱乏,你們甘肅省在這方面已經算是走在國內前沿了,但更多地方的情況都是專業技能人才極度匱乏,往往很多情況是事倍功半,錢沒少花,但是防沙治沙的質量和效果卻不盡人意,造成治沙工作仍處於低水平徘徊的境地。”
看著劉文義和張子敬討論的如此熱烈,馮康明也不禁摻和了進來,跟著兩人共同探討了起來,而林謙、馬雲以及其他人在此刻則因為見識瞭解有限,根本很難插得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