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62 結交朋友 (1 / 3)

那一日,衛華專程寫了拜帖,邀請喬菁菁去他家的園子逛逛。

說是專門感謝喬菁菁,是她當年教他農耕的方法。

他這兩年辛辛苦苦積攢下了一份家業,又趕上弟弟回家幫忙,兄弟倆同心協力,家裡逐漸興隆起來。

自從他弟弟回來之後,也是隔三差五就麻煩喬菁菁,喬菁菁不拘小節,不畏世俗的眼光,一再地幫助他們兄弟倆。

衛華說:“我兄弟倆父母早逝,家中只剩下年邁的祖母,祖母年事已高,不能操持家務。我和弟弟年歲尚輕,也是摸東不摸西。本來許久以前就想設宴宴請喬姑娘的,一拖再拖,拖到了這個時候。”

畢竟這幾年,廬江城真是安穩。

自從那年孫策攻破廬江城,在這城中橫行霸道,殺了許多人。

後來,孫策離開,劉勳太守帶了三萬人馬駐紮進來。

廬江城那一兩年之內,大興農耕,城郭堅固,糧倉殷實,百姓們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在這樣的環境下,衛華兩兄弟才過上了一些好的日子。

喬菁菁本來是埋頭苦幹,只喜歡鑽在桑園裡的,若不是她母親回來時時提點她教育她,她如今仍然沉迷於桑園魚塘,無法自拔。

老母親的訓罵其實也點醒了喬菁菁。

她在此處缺少交際附會,沒有朋友。

所以,她兩年前立下誓言,要幫喬蔓蔓找好夫婿,結果這兩年後了,都還沒有尋摸著一個人才。

竟是在家中虛度了這些時日。

但有些聖賢說過,人生沒有彎走的路,沒有白花的經歷。

這幾年,她被迫丟下她的農耕事業,但她畢竟在老母親的監督之下,修行了許多女子為人處世的道理。

比如以前她在人前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面對這些男子毫無顧忌,張口就來。

這會兒人家跟她說話,她都會思慮許久,方才開口一說話,也有些文縐縐的。

“玉梅,你把這封帖子拿出去交給門口的小廝,讓他們給衛家送過去。”

喬菁菁在信裡回覆道:

承蒙衛兄厚愛,不甚感激。定按時赴約。

喬菁菁這兩年也不光是洗衣做飯,或身後跟著丫鬟裝小姐氣派。

她還是在某些時候,窗臺底下,油燈底下看了一些書。畢竟,喬二喬三又不讀書,老母親還花了那麼許多錢買了好些書回來。

有時候她把這些書看下來,多看幾遍,也就識得這些字了,不懂的也可以跟老父親問一問。

老母親肯定是不愛她認字的,可父親有的時候也能幫她說上話。

“大喬去桑園魚塘,你說不許。你說這一個女子家拋頭露面,是我沒教育好,我承認!我荒廢了她們的女子學業。可是夫人,這女子也能讀書明道理。你讓她這樣不許做,那樣不許做,什麼都不許做,天天在你面前,你總是生氣,自尋煩惱啊。

不如你讓她回屋去看些書,長些見識,明些道理,你教育起來也容易一些。”

好歹老爹這句話,喬阿母聽了。

是的。

喬阿母曾在洛陽城,在鄄城,在中山無極縣,流浪的那些日子裡,她知道許多大家閨秀的生活,除了吟詩作畫,彈琴跳舞,還有跟著家裡的母親學習管家學習家務事,閒暇時候那些女子也要讀書寫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