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兩人秉燭夜談。
秦朗對於諸葛亮充滿了好奇。
諸葛亮對於秦朗,亦充滿了好奇。
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安天下,這句話只是在小範圍的名士圈子中流傳。
得秦朗者得天下,卻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所以諸葛亮很在意,這秦朗到底有什麼本事?
他走的是謀士的路子,還是武將的路子?
天下間的雄主,到底要輔佐誰,諸葛亮早就有了打算,這其中能有選擇的不多。
至於到底跟隨誰,就要看在誰那裡得到的待遇更高,出山的時機是否成熟了。
“孔明兄對天大大勢怎麼看?”
“官人兄又是如何看法?”
兩人相視一笑,異口同聲,道:“當天下三分!”
“哈哈哈,當瓢一大白!”
“那三分天下之後呢?”秦朗問道。
諸葛亮端起了酒壺,道:“得益州為根基,得荊州者為出兵之地,可得天下,官人以為呢?”
“孔明,我認為根基之地猶盛荊州,因為荊州的重要性太明顯了,誰得荊州,誰就會被天下之人針對!”
東吳一直盯著荊州,曹操也一直盯著荊州。
可以說,劉備就是因為太過於在乎荊州,才留下關羽作為守城之將。
關羽悍勇,震懾東吳不敢進犯,可只有千里做賊,哪有千里防賊的道理?
何時才是攻下荊州的時機?
就像是曹操這般,天下九洲已經有五洲落於手中,得到荊州後,與現有的領土連成一片之際。
“官人此言差矣,荊州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只要有一猛將,領五萬精兵,可據守百萬大軍,如何會輕易丟掉?與天下戰又何妨?”
兩人爭執不下,諸葛亮有他的宏圖展翅,秦朗是知道歷史的發展,自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的。
兩人雖然意見不同,卻越說越投機。
諸葛亮在和秦朗的交談中,腦袋裡對於天下大勢的分析,越發的清晰。
至於這天下三分……天下間除了江東之地,還有誰能做到跟曹操抗衡嗎?
但是不管是誰,想要做到這個地步,必須有吾輔佐。
也就是說,諸葛亮的價值便是這三分天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