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讓一個人閉嘴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他最擅長的領域打敗他,如此一來她最引以為傲的都東西也破滅了,還能說什麼呢?
所以張曉夜就表示我信我上,你倪誆不是標榜自己是科幻作家嗎?你最得意的不就是科幻嗎?那我就從這個方面來懟你。
兩個人在對著媒體你來我往的打嘴炮撕逼,金庸、蔡瀾、黃霑等人都打了電話過來勸說,表示他們也都勸過倪誆了,大家都是有頭有臉的人,這樣鬧下去不好,還是都剋制一點。
張曉夜就道:“我可以剋制,那倪誆呢?”
雖然說是忘年交,不過終究是個晚輩,表面上沒大沒小的張曉夜其實對他們也很敬重,不過倪誆不一樣,倪誆跟他們是同輩,只是單純的朋友關係,沒有這一層。
所以他們對倪誆也起不到半點約束的作用,倪誆反而在埋怨他們不幫忙,依舊是不管不顧,那張曉夜當然也沒必要再看各位前輩的面子息事寧人。
他真的會寫科幻嗎?外界猜測紛紜,倪誆更是直言他要寫科幻那根本就是自尋死路,根本一點都看不起他,更加肆無忌憚的嘲諷。
其實他是決定,科幻是張曉夜的短處,他寫過《尋秦記》這樣的穿越武俠,寫過《仙劍》這樣的仙俠,兩者能夠寫好也是因為有相通的地方,科幻可不一樣。
一個人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什麼題材都玩得轉吧?如果是掛羊頭賣狗肉,倪誆倒也相信他能夠寫出一個精彩的故事來,畢竟筆力和水平都在那裡呢,這個他都質疑不了。
換個背景,加個外星人什麼,以此來寫一個本質上是武俠故事的也不難,不過張曉夜可是表示過來這不是真正的科幻,他要是寫硬科幻的話,姑且不論是不是能夠寫好,倪誆是真的不覺得這樣的作品會有讀者愛看。
所以接下來他抨擊歸抨擊,還是很有技巧的堵死了張曉夜的路,你既然說我寫的不是科幻,那你寫本真正的硬科幻來看看。
倪誆的話讓很多張曉夜的粉絲都覺得是強人所難,張曉夜腰這樣做就是放棄自己的長處,用短處去攻擊別人的長處,明顯不是理智的行為。
就在這樣紛紛擾擾中,《東方日報》上久違的又出現了張曉夜的專欄,碩大的標題上寫著“地球往事”四個字,這就是他新書的名字。
雖然都猜到了這個結果,不過很多人看到之後還是很愕然,沒想到他還真的這麼幹了。
其實就連馬彥強也勸過他,《東方日報》一直以來都很給面子,就連他沒有再連載也是一直站在他這邊,這樣的關係之下要連載長篇當然是繼續找他們合作。
去交稿的時候,馬彥強也覺得他的做法不理智,不過最後反而是被他給說服了,所以還是如期登載,跟讀者見了面。
他這作品一出,《東方日報》的銷量又被硬生生拔高了一截。沒辦法,他和倪誆公然開撕影響太大,就算不是他的書迷也想看個究竟,更何況隨著一部又一部電影的成功,他的人氣也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影迷也好歌迷也罷,都會想看看他寫的書怎麼樣,兩者結合起來,就造成了《東方日報》的銷量再次爆發。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看,但幾乎是整個香江的人都在關注。
倪誆當然也是隨時都盯著,而且比任何人都要關注,不這樣的話怎麼繼續抨擊張曉夜呢?這麼受歡迎,他直接就跳出來說張曉夜就是在借勢炒作。
如果不是他的原因,張曉夜的新書也不會這樣受關注,張曉夜還應該感謝他云云。這話當然也沒錯,不能能吸引關注是一方面,能不能持續下去又是一回事了。
就像後世那些爛片,沒上映的時候炒得風生水起,可最終票房如何還得看電影本身質量怎麼樣,要不然一上映就會露怯,觀眾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之後誰還會繼續關注?
每天連載差不多五千字的內容,隨著情節深入《地球往事》在各界人士中口碑也是越來越好,現在讀者追已經不是被撕逼給吸引了,而是真正的喜歡上這本書。
不過倪誆對此不認可,他表示這本書所謂的硬科幻就是在故弄玄虛,一個帶有偏見的人,當然不可能可觀的去看待問題,而這更是隻會讓張曉夜想笑。
因為他這裡所謂的故弄玄虛,針對的是裡的“三體遊戲”,這個時代的網際網路跟後世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當然也還沒什麼網路遊戲的概念。
張曉夜在這個情節上對原著進行了一定的調整,畢竟時代不一樣這樣的處理也是必須的,他把三體遊戲設定成了依託在網路之上的VR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