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過了十五天,長安的大多數人已經完全接受了煤這個新出現的物種。
當初去賣煤爐的商人轉眼就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他們各自都經營起了自己的山攤位,在李承陽的支援下做起了生意。
每天一早,就會在攤位前排出長長的一串人來,都是來搶煤的。
煤的產量還是上不去,這讓李承陽頭疼了好久。
大把的錢在面前放著,他卻只能幹看著,難受的不行。
哪怕已經把所有能找到的流民都派去了礦上作業,也仍然擋不住長安人對煤的追求。
流民的人數也不少,加起來也有個萬餘人,但是相對礦場來說,無異於顯得有些杯水車薪。
工具質量上不去,人員的技術也上不去,產量始終是那麼點。
一稿下去,煤礦沒事,稿子斷了!
一個人拼死拼活的敲半天,也就能敲出一人大小的煤出來。
這都是李承陽面對的問題,都要等著他慢慢解決。
找李世民幫忙,李世民只是一揮手讓他哪涼快哪待著去。
就等著李承陽把一切都摸清楚了,李世民就撿了現成的果子就行。
都是臭流氓啊,李承陽哀嘆一聲,又開始對著自己面前的碩大坩堝折騰起來。
鋼製的煉製必須要開始了,生鐵的工具太脆,熟鐵的太軟。
只有鋼才能勝任煤礦的開採工作。
清晨四名暗衛趕著兩架馬車急匆匆的出了門,準備去互市上把李一他們換回來。
一車炒茶,一車精鹽,又被他們帶了去。
事情太多了,李承陽悲憤的喊了一聲,又拿起大鐵棒子對著坩堝裡的液體攪拌起來。
始終想不明白,古人能把生鐵做成熟鐵,卻無論如何也不能透過生鐵做出鋼來。
這是哪門子道理,熟鐵是生鐵經過充分燃燒形成的。
就是把生鐵燒化了,然後繼續加熱攪拌,一段時間後,
生鐵裡的含碳量減少,直至幾乎消失,得到的就是熟鐵。
可是,鋼的含碳量不就是在生鐵和熟鐵之間嗎?
你練熟鐵的時候偷偷懶,那鋼不就出來了嗎。
直到現在李承陽都不清楚這裡面到底是怎麼回事,不過現在他已經不需要那種方法了。
一半生鐵水,一半熟鐵水,混在一起,攪拌完成。
剩下的就是鋼,簡簡單單,輕輕鬆鬆。
李承陽這邊苦逼呵呵的練著鋼,李世民美滋滋的等著撿果子吃。
而在世家這裡,卻完全就是另一幅場面。
就在長安的一戶大宅院裡,六名鬍子都白了的老人圍成了一圈。
六個人都是衣著華貴,每個人身後都跟著幾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廝。
說是小廝,但是但看那氣勢就不像是一般人,身上的穿著打扮無一不顯示出他尊貴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