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乞丐?那更不用說了,乞丐能有個地方住就不錯了,就拿李承陽當初住的破廟來說,那何止四面透風,簡直就是相當於住在了大街上,通風能力那是槓槓的。
解決辦法更好說,一個煤球爐子就能搞定的事情。
前世在孤兒院裡,李承陽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冬天圍著煤爐子聽老院長講故事了。
那時候孤兒院裡還是不是的會來幾位義工,總是會給他們帶來一些零食,但是李承陽最喜歡的還是老院子自己種出來的那些花生土豆。
一到了冬天,老院長就把自己種的東西拿出來,放在火爐上慢慢烤著,不急不緩的把孫猴子是怎麼大鬧天宮的一一道來。
那時候的他時不時的還會得到一杯老院長特意給的一杯糖水。
捧著熱乎乎的水杯,圍著溫暖的爐子,一群小夥伴靜靜的聽著老院長給他們講故事。
伴隨著屋外呼呼的風聲,一群小孩圍在火爐的周圍,捧起手裡的水杯輕輕的吸溜一口,隨後滿足的閉上眼睛。
還會有嘴饞的,趁人不注意就從火爐上扒拉下一粒半生不熟的花生,或者是一枚僅僅熟了個表皮的土豆。
迅雷不及掩耳的塞進嘴裡,然後捂著嘴巴,眼淚都燙出來了,還是捨不得把東西吐出來。
每到這個時候,老院長就變的暴跳如雷,一邊咒罵著調皮的孩子,一邊四處去尋找溫水給孩子灌下去,生怕孩子被燙出什麼毛病。
李承陽對火爐始終有不一樣的情感,只是從孤兒院出來以後,就再也沒見到過那麼可親的大肚子爐子了。
雖然沒見過,但是爐子的每一項結構都被他牢牢的記在了腦海中。
說起來沒什麼可以注意的,只要有一個耐得住高溫的材料就行,用不到多高,一般的鐵就可以,完全可以承受住煤燃燒帶來的溫度了。
其餘的只要調整好煤爐的出風口和進氣口就行。
最後再加上一截鐵皮管子通向屋外,一個和前世裡差不多的爐子就能成行。
李承陽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回去和吳禮商量一番了。
不對,應該先去找長安縣令,看看這塊地是劃歸到了誰的名下。
無論是搶還是買,一定要把這塊地拿到手裡。
其餘的地方也不能空著,之後就傳令治冰司的洛陽眾們,讓他們沒事就多出去轉轉。
眼下治冰司已經沒了什麼事,擴張的事情還有馬周主持,他們這群人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先去把散落各地的露天煤礦先圈起來。
左右也用不了多少錢。
世家們買賣田地,也不過是一兩到幾兩一畝不等,這種種不出糧食的荒地那就更不值錢了,這麼大一塊不毛之地,可能幾百兩銀子就能拿下了。
這種露天煤礦的地,白送給人都不要,現在有了這麼一個冤大頭願意接了這個盤,那些人感激還來不及呢。
買的時候可能只是幾百兩銀子,可是要買回去,那可就不止這麼一點了。
可惜那些世家們的地盤距離長安實在有點遠,不然還可以小小的坑他們一筆。
果然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現在體驗的淋漓盡致,就算李承陽什麼也不做,買下幾塊煤礦地來,隨後一進一出,這錢就能翻上個幾千上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