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炭窯建造在工坊靠外側,方便通風。”
“通風爐佈置在工坊的正中,材料的熔鍊和處置都順手一些。”
“拉坯機也扔在角落裡就成,現在的陶器數量充足,以後需要的時候隨時再啟用。”
工坊區還很空,許樂繼續把鐵砧安置在通風爐的正面,直對著通風孔。
這樣一來,他就可以直接在通風孔裡將鐵器燒紅,然後直接轉移到鐵砧上面進行鍛打。
“鐵質工具將是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在島上賴以生存的本錢。”
“鍛打的鐵器,要比直接鑄造的,效能上強出來一大截。”
“嗯,所以工坊的核心就是圍繞著鐵器鍛造修建。”
鐵砧旁邊,用石頭壘出來一個長約一米,深三十多厘米的水槽。
通風爐鐵砧水槽三樣傢伙事兒,位置正好成三角形排列。
這樣一來,從加熱到鍛打再到淬火,方寸之間就可以完成,腳底下幾乎都不需要移動太多。
“正好火也起來了,反正她倆還沒回來,再打造出來一些工具,試試新完工的工坊!”
鐵渣倒入陶罐,入火熔鍊!
熔融的鐵水,在模具當中澆築成兩個長條形的鐵釺子。
鐵釺子靠中上段,開出來兩個相對的孔槽,孔槽用一根鐵條穿過,用鐵錘將鐵條兩頭砸平。
鐵鉗完工!
鐵鉗的握把處,還裁出來了兩塊豺皮包裹,隔絕溫度。
緊接著,用同樣的工序,澆築出來一個四四方方的鐵錠。
同時重新準備好一陶罐鐵渣,放入通風爐熔鍊。
鐵錠用鐵鉗夾住,從通風孔送入通風爐中加熱,燒至熾紅之後,轉移到鐵砧之上,掄起鐵錘——
叮!叮!叮!叮!
距離近了,升溫到鍛打之間的時間差縮短,塑形的過程更加緊鑼密鼓。
許樂感受著鐵錘錘擊反饋回來的感覺,同時用鐵鉗不斷翻轉,讓鐵錠每一個面都均勻捱打。
不斷的錘擊聲中,鐵錠逐漸被拉長、錘薄。
直播間彈幕——
“看這樣子,許樂大佬是要直接錘出來一個刀坯?”
“直身的長刀?楊制?李制?手刀?還是後世繡春?”
“明明都是同樣的基礎設施,但是密集地放在一個工坊裡面,一下子感覺就專業了不少。”
“咦?為啥許樂大佬,把刀坯弄彎了?”
叮叮噹噹的打鐵聲中,許樂將已經初具一個刀型的鐵料,從中間的位置錘打對摺。
進一步敲擊,對摺的兩段嚴絲合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