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社會現象叫圈地自萌,說的是某些不適合到處宣傳的事物,受眾群體就在圈子裡自嗨,比如此時還沒有成熟的飯圈文化。
而還有一種現象與之類似,是適合宣傳的事物,卻因為極高的門檻只能有少部分人在圈內欣賞——我們姑且叫它被動的圈地自萌好了。
這兩種現象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圈子裡的人因為一直持續關注某種事物,會產生一種全世界都在討論這種事物的錯覺——比如粉絲眼中的某個偶像,還比如陽春白雪的古典音樂。圈內熱火朝天,實際上圈外歲月靜好。
關注古典音樂的人,今天過後大機率會聽說一個名字——江超。
當江超的演奏結束後,一個評委激動地站了起來,是那個一頭銀髮的評委,一個看上去就是藝術家的老人。
“好!”老藝術家由衷讚歎:“毫不誇張的說,這是我在國內聽過最有肖邦味道的演奏之一了!小夥子,江超對嗎?能不能介紹一下自己?”
江超對觀眾輕輕鞠了一躬,才淡笑著說:“我來自千河省,現在正在讀高三。”
“哦?是今年藝考嗎,有心儀的學校了嗎?”老藝術家問。
江超搖搖頭:“目前沒有這個打算,我想參加普通高考。”
一言既出,現場不少人露出意外的表情。
老藝術家忍不住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普通高考?”在他看來,江超在鋼琴上的造詣,如果參加普通高考不是屈才了嗎?
沉默了片刻,老藝術家嘆了口氣:“年輕人,我是華東音樂學院鋼琴系的院長,如果你今後改變主意了,你可以聯絡我。”
江超猶豫了一下,點點頭。
接下來其他選手繼續登臺演奏,但已經完全無法影響江超第一名的成績。
第二輪比賽結束,江超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晉級。
賽後,近藤優美在後臺對江超豎起了大拇指:“真的太棒了!”
江超淺淺一笑。
……
德州國際鋼琴大賽華國分賽區的賽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絕大多數觀眾是不會了解到的,實際上絕大多數人根本連肖獎賽、柴獎賽、德獎賽這種古典鋼琴頂尖賽事的名字都沒有聽過。
而在古典鋼琴音樂圈內,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一些論壇上出現了江超第二輪的比賽影片。
一般關注古典音樂的群體素質比較高,判斷事物的標準也會更加客觀理性,底下的留言大都正面。
“極高的完成度,幾乎無可挑剔。”
“今年出來的新人?很不錯啊!
”
“啊,我好像被他圈粉了!”
也有人饞的是江超的顏。
“我就在現場,真人比影片還帥!”
“是我心目中的鋼琴王子。”
當然還是少不了爭議。一個帖子說:“真的很棒!我覺得他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朗朗或者李雲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