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音樂廳,梅瑟琳正在跟一位華國著名的音樂家譚左以及一位來自歐洲的知名音樂指揮家詹姆斯·隆多閒聊。
說起華國的作曲家和音樂的時候,性格十分直接的隆多直言不諱:“我這樣說請別介意,說實話,華國目前在音樂作曲方面還比較滯後。雖然已經有不少頂級的演奏家,但是沒有什麼能代表華國的經典作品。”
譚左一聽,心裡有些不太開心,雖然他知道隆多說的確實也不假。想了想,譚左說:“不知道閣下聽過《黃河協奏曲》沒有呢?”
隆多微微一笑:“有幸聽過一次。但是毫不客氣地說,黃河協奏曲的織體東拼西湊,整體很散,完整性比較差。”
譚左一時語塞,想要反駁卻也找不出什麼依據。想想的確如此,古典音樂畢竟是西方的東西,中國現在的音樂幾乎都是借鑑西方音樂體系,雖然民樂裡也有很精彩的東西,但根本不成體系,以現代音樂的視角來看差距的確是很大的。
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雖然民族性強,鼓舞人心,弘揚精神,但是改編成協奏曲之後,簡直不能再敗筆。想到這裡,譚左嘆了口氣:“我們國家開始有世界級作曲家起步比較晚,具有世界級聲望的作品也非常少,尤其近些年更少了,滯後性這一點我是同意的。”
梅瑟琳知道華國人是對自己國家榮譽感很強的民族,繼續聊這個問題會讓譚左比較尷尬,便插嘴岔開話題:“對了,我們這次的演出能否幫我留兩張門票?”
以譚左在京都嚴肅音樂殿堂的地位和人脈,這點小事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他點點頭:“可以,就兩張嗎?”
梅瑟琳點點頭:“嗯!實在太感謝您了!”
三人隨後繼續聊了點其他的事情,但是譚左有些心不在焉起來。隆多之前的話雖然比較刺耳,但說的的確沒錯。華國作曲家要贏得世界認可,最關鍵的還是要尋找屬於自己風格的音樂語言。國內其實也有幾位在歐洲有一定知名度的作曲家,但是他們的作品總能找到各路大師的風格痕跡,很難讓人把握到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體系。
唉,華國什麼時候能誕生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音樂家?
……
江超和朱迪站在酒店前臺面前,朱迪站得靠後一點,差不多是縮在了江超的身後。
前臺小姐笑容甜美地問:“請問先生,是一間還是兩間?”
江超表情平靜地回答:“一間。”
前臺小姐在電腦上操作了一下才繼續問:“那麼請問要標準間還是大床房?”
朱迪在後面緊張得不敢出聲,靜靜地聽著江超決定。
江超說:“標準間就行。”
朱迪的臉色微微一鬆。
前臺小姐詫異地看了江超和朱迪一眼,又確認一遍:“標準間有兩張床,但是每一張床都只有1米5寬哦!”
江超也不解釋,平靜地回答:“標準間就好了。”
前臺小姐點點頭,便不再繼續問了。她恭敬地伸出雙手:“請收好您的房卡和身份證。”
江超拿著行李箱,朱迪默默地跟在後面上了電梯。房間在六樓,電梯樓層指示數字不斷往上跳躍,朱迪看著那些數字發呆,臉又不知不覺地紅了起來。直到抵達了六樓,電梯門驀然開啟,江超已經邁出了電梯,朱迪才一下子回過神來,趕緊跟上。
進入房間,江超反手就把門給關上反鎖。
看著江超的小動作,朱迪表情更加緊張起來,支支吾吾地說:“我……我去開個空調。”
江超輕輕抓住了朱迪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