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超眨眨眼,花了半秒鐘想起來,這個女生似乎叫梅瑟琳,是這次比賽被許多人寄予厚望的天才。江超點點頭:“你好。”
“你叫江超對嗎?”
江超有些意外,因為自己名不見經傳,竟然也會被一個外國人認識,有些疑惑地開口:“我是。”
“我叫梅瑟琳。”梅瑟琳雖然覺得江超應該認識自己,但受到的嚴格的禮貌教育告訴她,這種時候應當介紹自己的名字。“非常高興可以跟你一起比賽。”
江超有些奇怪,聽起來,對方好像聽過自己演奏一般。“你知道我?”
“是的,你對《協奏曲11》的詮釋,非常動人!”
相比之下,江超對梅瑟琳的認識可沒多少,他沒有聽過梅瑟琳的演奏。實際上,江超很少會聽別人的演奏。對他來說,聽別人的演奏還不如直接看著樂譜聽腦海裡的那個聲音。朗朗說過一個觀點,鋼琴演奏家是溝通聽眾與作曲家的媒介。所以,江超覺得有道理,甚至極端地覺得常常聽別的鋼琴家是如何表達音樂的,那麼就會影響自己順利建立聽眾與作曲家的聯絡。
兩人打過招呼後,江超便不打算過多交流了。儘管梅瑟琳長得十分好看——她的模樣像暮光之城中的女主角。
梅瑟琳倒是很想跟江超多說兩句話,但對方顯然沒有這個意思,這讓梅瑟琳有些許失落。她當然明白自己的魅力並不見得能吸引那些一眼看上去就十分優秀的人,但真當遇到第一個對自己毫無興趣的男性時,那種感覺並不太舒服。
遺傳自匈牙利人的熱情,梅瑟琳很想跟江超聊聊,告訴他自己渴望——演奏時樂器產生的震顫與聽眾內心的渴望合二為一,這是她畢生的追求。而你的那曲《協奏曲11》就是那樣一種美妙的境界。
可惜江超已經閉上了眼睛。
很快,聽眾和其他選手陸續進場。
第一輪的比賽對於德獎賽這樣的大賽來說,畢竟只是個前菜。到場的名流並不多,還是以普通人為主。
吳不凡坐下後,目光在四周轉了一圈,看見江超後微微一怔,對身邊的表哥助理說:“我的眼神不錯,確實是他。”
“他叫什麼名字來著?”
“江超。我記得朗朗在一期綜藝節目上提到過江超,表示很看好江超。”
吳不凡的表哥有些驚訝:“是嗎?哪一期節目?我一點印象都沒有。”
吳不凡說:“當時朗朗沒有指名道姓,只是說德獎賽的第一名,我那時候在華國,有些好奇就去搜尋了一下,才知道的江超這個人。”
聽眾席上的人小聲聊著天,比賽也終於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