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憂參半。成績出來了,筆試第一,但和第二幾乎沒有差距。
兩章一起發了。——————————————————
鋼琴發出的音符幾乎是跳躍著出來的。
多麼歡快的旋律!
聽到前三個音,江超就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
D大調奏鳴曲!
作者海頓。
和許多大師相比,他的音樂更好理解。因為海頓生活在宮廷中,沒有物質上的困擾,他的音樂快樂,單純,陽光。相比莫扎特的歡快下還潛藏著複雜的憂傷,這首《D大調奏鳴曲》根本不用考慮其他表達。
單純的歡快就行!
所以,這首曲子十分適合少年去練。
曲子繼續若小溪在山間歡快地跳躍著。
江超忍不住閉上眼睛細細聆聽起來。
裡面的演奏者基本功十分紮實,除了速度沒有那麼快,無論是節奏、輕重還是音色的表達都很穩。
太熟悉了。
這首曲子是江超童年最常演奏的曲子之一。
因為它歡快、旋律好聽,所以米蘭很喜歡。
普通人不像專業的音樂人,能從多個維度來欣賞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
對他們來說,旋律好聽才是最重要的。
問十個不懂音樂的人,貝多芬和海頓誰的曲子好聽,估計八個都得選海頓。
江超少年時,米蘭就經常纏著他彈這首曲子給她聽。
每次演奏完之後,米蘭都會十分得意地對江津說:“你就彈你的貝多芬吧,反正有兒子給我彈海頓!”
江超聽了一會兒,又睜開眼睛。
還不夠。
演奏者的技巧應該說是十分紮實了,但還不夠。
這種感覺很古怪,很玄妙,說不出來差在哪裡,這讓江超很難受。
是情緒!
對,江超感受不到演奏者飽滿的情緒!
這個演奏者應該是仔細學習過某個大師的演奏,甚至連大師的輕重細節處理,都原封不動地學了去。
這所以江超聽起來,有些細節不自然。
普通人雖然不能聽出來,但對江超這個水平的演奏者來說,正因為有99%的完成度,那1%的缺憾才會無比讓人難受。
江超不由自主向琴房邁去,他想看看演奏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