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最好的記錄,差不多就是一整晚過後,預售票房達到1億左右。
如今這個記錄,被《烈日灼心》三個小時就達到了。
這怎麼可能?
又過了三個小時後,《烈日灼心》的預售票房售罄,票被搶光了。
千達影業根據前期電影的熱度,給《烈日灼心》排的票倉是1.5億,也就是這五天預售期,千達影業估計這部電影差不多就是這個預售成績。
然而現在,一個夜晚還沒過去,整個票倉全部被清空。
爆倉了!
劉鶴蒙了。
第一晚爆倉?
這怎麼可能?
當晚,曹寶平看到預售票房後,整個人也是愣住了。
這什麼情況?
這麼快就破億了?
說實話,曹寶平是大導演,拍出的電影口碑都很好,票房成績也不錯,但很少有特別大爆的票房。
因為他的電影風格、選人的眼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房。
不可否認,有些流量小鮮肉雖然演技一般,但確確實實能帶來票房。這也是當前娛樂圈進入一個惡性迴圈的根本原因。
曹寶平在選擇角色的時候,都是從演員適不適合這個角色,能不能演好這個角色的角度出發。
這次拍《烈日灼心》同樣如此。
不過他忽視了一個細節。
那就是洪塵的票房號召力。
《我不是藥神》的時候,洪塵就已經深受人們的喜愛,粉絲更是對他的作品廣為宣傳,成了所謂“自來水”。
就是自願幫自己的偶像當水軍,去為自己的偶像打廣告。
《唐人街探案》雖說沒有那麼經典,但口碑保持著7.8分,票房成績又不錯,也獲得了人們的認可。
包括洪塵之前拍的那些電影,都很不錯。
於是,人們漸漸有了一個認識,那就是洪塵的電影,應該是好電影。
這就是走精品路線到來的好處。
舉個例子,比如導演界有一尊大神,卡梅隆。
自編自導科幻電影《終結者》成名。
《泰坦尼克號》統治全球最高票房二十多年。
《阿凡達》作為第一部3D電影,再度製造票房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