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外頭是如何的風急雨驟,玉坤宮向來安寧平和。
哪怕是太子殷建浙幹出那麼丟人的事鬧得滿城風雨,溫皇后亦是四平八穩,連眉頭都沒皺一下。
她瞎操什麼心呢?反正她又沒兒子,只要她行事不出格,以後不管宣統皇帝哪個兒子登位,她都是當仁不讓的皇太后。
何必淌混水?
抱著這份篤定,溫皇后向來過的安逸靜心。對於一個膝下無子的中宮之主,什麼都不做才是最好的做法。
且不論太子做事有多荒唐,亦不論朝眾對六皇子的評論有多不堪,對比於八皇子九皇子,就溫皇后個人而言,扶持殷建浙登基比那兩位好處更多,至少,如今的太子身後沒有母妃撐腰,母族更是勢弱。
而她再怎麼說,身後還有一個定國公府。孰輕孰重,想必太子會分得明白。自然日後對她這個皇太后,亦會更多敬重。
但這份篤定卻在今日分崩離析。
一封密旨擺在玉坤宮的案頭,是紀同親自遞交進來,收到之時紀同並不知內容,但在溫皇后看完之後驟然變色的神情中,他快速的掃過那寥寥數句卻直擊人心的文字。
——陛下苦尋多年,年氏母子已現,年青蓉身亡,其子不日回宮!
手中茶盅驟然落地,清湯茶水濺灑四處,溫皇后緊緊的盯著那張箋子,眼底充滿不可置信的震驚……
不可能!
不可能!
絕無可能!
紀同臉色亦變:“娘娘,青蓉她……”未盡之言消失在溫皇后泛紅的眼底,他在她眼中看到仿若見鬼的惶恐以及支離破碎的否定……
“不可能……不可能……他還活著……這不可能……”她喃喃不成言,聽在紀同耳中卻不亞於平地驚雷……
@@@@
要不怎麼說,上京的百姓是最幸福的百姓。
前頭當朝太子夜御良婦鬧出人命一拖四的瓜還沒落地,後腳宮內又下了聖旨普告天下,道是失蹤至今的二皇子即將認祖歸宗。
什麼叫失蹤至今?眾人簡直莫名,二皇子不是夭折了嗎?當然,眾人口中的二皇子並非年青蓉的孩子,而是宣統皇帝一夜風流後由一名宮女所出,不過那名女人沒什麼福氣,生下孩子沒多久就過世了,而那個苦命的孩子在母親去世不久,據說是侍從疏於照顧,大熱天的被悶死床上。
所以,這是二皇子從地獄爬回來找害他的人報仇?
嘁,會這麼想的人腦子肯定有坑!
稍微有點腦筋的人,誰看不出這就是一出“狸貓換太子”。定是有忠僕瞧出小皇子在宮中的艱險,才會冒死將他救出皇宮,對外宣稱二皇子歿了,無非是為了保護年幼的小皇子。
如今,二皇子得天庇佑王者歸來,自然是為了拿回應屬於他的東西。
比如身份,比如地位,亦比如四方疆土。
身為龍子,九五之位他亦有一爭之機!
不同於玉坤宮的翻天覆地,對於二皇子的歸來,上上京的吃瓜群眾倒是喜聞樂見。
畢竟,當朝儲君剛出了個那麼大丑聞,是個愛國青年都不願意自己未來要效命的君王是這種爛德性。但宣統皇帝膝下的兒子又不多,雖然還有八九兩個侯選小皇子,但天知道這兩個目前只會爬的未成年能不能活著長大,或者說,他倆如今已經手握權勢的太子哥哥允不允許他們活到成人!
你看他那親兄長四皇子,不就是前車之鑑麼。
什麼?六皇子害四皇子無實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