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翰墨與南王孟獲達成一致,順帶忽悠了孟獲為那臨時起意的目標奮鬥。
“那軒轅將軍,你打算第一步是什麼?”
啟程往孟獲後方的大本營行軍,孟獲問軒轅翰墨的計劃。
“首先啊,讓百夷的人先過一段安居樂業的日子先吧,我還打算用你們的人來做百夷與朝廷的中間人,這個人不能是你,你只能從新選一個信得過又有能力的人。”
軒轅翰墨說不能是孟獲他本人。孟獲剛開始還有點疑惑,可隨著軒轅翰墨的忽悠,也明白為什麼不能是他。
這裡需要是一個揹著罵名的人,還需要孟獲扮演悲天憐人的角色。
只有一內一外相互配合,才能逐漸消磨百夷與漢人之間的隔閡。
而有了孟獲推薦這個中間人,軒轅翰墨也要找一箇中間人,這兩個人相互配合,爭取讓百夷與漢人融合在一起。
這才是第一步,當開始通婚後,就是教育問題,兩個地區的人語言不盡相同,需要一個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來教育願意一起生活的人的後代。
這些計劃進行的跨度需要的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孟獲聽了這些計劃,更是覺得軒轅翰墨為了這個計劃費很大的心思。
而事情軒轅翰墨這些都是照搬後世大國模式,他可沒這個本事想出這麼完美的計劃。
一路上,孟獲每想出一個問題就纏著軒轅翰墨問,從不管白天黑夜。
把軒轅翰墨問得都想砍死這傢伙了。
幾天後,來到了孟獲打下的第一個城。
好好的一座城,經過百夷的手,只是幾個月的時間,已經變成了個廢城。
燒殺搶掠在這城裡時常發生,打架鬥毆更是家常便飯。
“這條路不好走啊,你會怎樣處理呢?”
軒轅翰墨忍著怒氣,殺人不過頭點地,百夷人打下這座城,做的事算是加大了雙方的仇恨。
“我會給你個交代的。”
“你錯了,你不是給我交代,你給的是你以後的子民的交代。”
軒轅翰墨糾正孟獲的話。
這次他帶的兵不多,可依然還是有幾千人。
幾千人都看到了這城的情況,誰知道他們會怎麼想呢?
這群士兵也都知道軒轅翰墨的計劃,他們沒那麼聰明,也不懂太多,他們只明白,這計劃成功,他們的子孫後代就不會那麼容易遇到戰爭。
生活也會比現在好,能讀書寫字,不用像他們這樣用命來撲博一個出路。
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於這座城發生的事情沒有太多的憤怒,有的只是憐憫和希望軒轅翰墨的計劃成功。
這個時代的戰爭就是這樣。
打贏了,敵人的百姓遭殃。
打輸了,自己方的百姓遭殃。
百姓的生死從來就不曾把握在百姓自己的手裡。
這座城發生的事,在這幾千士兵心裡,換來最多的只有冷漠和可憐,可憐這些百姓的弱小和懦弱。
他們並沒有軒轅翰墨猜想中那巨大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