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洋帝國> 第十八章 洋佔民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八章 洋佔民港

雙子島 基督城

這座城市原本叫做“桑榆”,因為桑樹和榆樹,也因為當時第一批抵達此處的漢人因為《後漢書·馮異傳》裡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心態,起了這麼一個田園華美的名字。這裡是雙子島交通最為便利的地方,也是一處連線四方的優良港口城市。

這邊最美的不外乎,夕陽西下,陽光餘輝灑在禺山之上,靜謐的桑樹湖映襯著,如同一池的金葉四落,一陣清風襲來,林間葉落的沙沙聲音,讓人放鬆的深吸一口,感受天地之間的美好愜意。這便是桑榆第一景“晚霞湖風”。

城市因港口興盛,也因港口遭禍。葡萄牙人登島後,因為楚王的“禮遇洋人”的政策,一座石質的高聳教堂的塔尖,蓋過了所有的建築高度,這座名為聖母萬花大教堂,形式仿製羅馬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只不過外圍的瓷磚上,鮮花樣式的圖案更多,更加精美。與聖母百花大教堂擠在一群教堂之中不同的是,聖母萬花大教堂大廣場,整整佔了基督城的一個坊區。

謠言傳說:在雙子島核心昭嘉市,向東北方向眺望,天氣好的時候,還能看到這個塔尖。

也因為此建築,此地方的漢人同洋人關係緊張,可更為有趣的是,葡萄牙人送給楚王兩艘淘汰的軍艦,楚王高興之餘,將桑榆改名為基督城。

此時,這座城,已經讓洋人視為自己的城,絲毫不會對政府和警察有什麼敬畏之心,甚至公然違抗執法,而這座城的管理者,不對洋人處罰,而是對提出洋人違法之舉的人,予以重罰!甚至更有學堂,為“傳道授業解惑”,用“燕寢”留住洋人。

有良知的人如今正咬牙切齒,洋人戒備森嚴,管理者在諂媚的迎來送往,甚至苛求一點權力交易的便宜。

“我們渴求的不過是一點自己作為帝國人的權利,為什麼你們會這麼敷衍?”一個穿著青色大褂,帶著瓜皮帽的老書生,在基督城政府門口大聲的質問著前來解釋的工作人員。

這個工作人員也是一個小吏,家裡也沒有背景,如今被推出來,說著自己都覺得屈心的話,頂著民眾的壓力。

事情很簡單,基督城作為優良港口,有大港口6處,小港口9處,其中洋人控制的大港口3處,小港口5處,其中多以葡萄牙人的港口為主。

基督城之下有四個縣城和一個城區,其中劉山、辰安、塞中三個縣遭了海難,而這三個縣所對著的海域,恰好是個半弧形的港灣,雖然這樣港灣對船舶入港較為合適,因為弧口向東北,因氣流影響,極易起高浪,葡萄牙人初來,懶得經營環境,只在三地設立了幾處避風的地方,設了幾個小的卸貨港。所以這邊三縣的大港口都是漢人經營的,港口都是兩個村或者幾個村合力經營,男人做苦力,女人縫帆布,實實在在靠著苦力掙錢,如今遭了海難,本就難以維繫,好在聽說朝廷給了“退還船稅”政策,三個縣的小港也合到了大港之中,就等著政策下來。

這個政策,本意是賑濟為名,實則是以實驗新政,不論如何,也讓百姓有了希望。

可誰曾想,朝廷的三個試點,雙子島總督府竟然以“海難損毀港口”為由,將此試點給了葡萄牙人的卸貨港。

這還不算,又聽人講,基督城要擬定提高海關稅費,以促進“退還船稅”政策的開花結果。葡萄牙人則帶著還未印發的新稅費,趁機要挾合併港口。

如此一來,憤恨之下,村民們到了這個基督城的市府門口,討得一口氣。

半響時間,市府大門推開,一個渾身滴流圓的胖子,穿著西式的官樣禮服,踱步走了出來。

青褂老人見人出來,本欲上前行禮,奈何被門口府衛攔住,還是大聲疾呼:“宋大人,宋市丞,求您幫我們討還一個公道。”

這個宋市丞嫌棄臺階下有陽關照射,就站在門口屋簷陰涼處,對著府衛講:“放他進來。”

老人顫顫巍巍登上臺階,剛到陰涼處,剛準備說話,宋市丞一巴掌呼過去,老人直接倒在了地上,宋市丞並沒有扶起老人的意思,而是站在臺階上向市府前的示威人員喊話。

“總督府,歷來親善洋人,我們市府亦同如此,你們趕快散了,不然以破壞洋人關係,來論你們的罪!”

這話說完,臺階下的年輕人就不再收斂,而是推搡著府衛,嘴裡則辱罵道:“混蛋親兒子,你們市府不給我們做主,人家洋人違法違規,連個屁都不敢放,竟是欺負我們這些老實人!!”

宋市丞微微一笑,高聲講:“我治不了洋人,還治不了你們?來人把這幾個帶頭的,給我送牢裡!”

府衛本來也可憐這些人,半響的對峙,府衛心裡也是一肚子火,兩波人就此“開站”。而為首的宋市丞則退回府內,可憐青褂老人剛剛費力站起,被正在抓捕的府衛一個不小心撞了一下,這一下,便撞在了府前的廊柱上,頓時便暈了過去。

並沒有人此刻看見,都紅了眼,都忘了此行目的,府衛眼前是“亂民”,而民心中則是委屈的爆發。

一場混戰之後,當然位於主場、裝備精良、年輕力壯的府衛們勝利了,帶著勝利的喜悅,將抓到的亂民送入牢裡,細細數來,共計11人。也就是此時,府衛們才發現被裝暈的青褂老人,也就此時,圍觀的行人裡,才敢有個冒失的醫生出來,表明身份,前往檢視。

府衛的頭子,看了眼醫生,是隔壁街的玉衡堂的齊大夫,便點了點頭,齊大夫上前摸了下額頭後,有碰了碰頸部,瞬時抽回了手,先是向老人一拜,再到府衛頭子耳邊講:“老人走了。”

府衛頭子眼神一變,大步回到府內,請示報告去了。再不多時,兩個府衛進門,佯裝摻著老人半拉半拖的也進了府裡。

本來市府門口出點事情,小報小刊的就“熱心”,一張宋市丞扇老人的照片、一張府衛和村民混斗的照片、一張老人被拖拉進府的照片。瞬間,就讓這些小報小刊,覺得明天報紙有了賣點。同時,也害怕市府追究,編輯們便互相打聽對方了起來,直到有個《政論報》的梁編輯,認定要發,理由是他們有一部分英國股東。法不責眾的心理下,有人牽頭,互相之間便達成了默契。此事,梁編輯則定了個題目“洋佔民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