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乃是神州浩土之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
姜齊的始君就是世人所熟知的姜太公姜子牙,商朝末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後,被封國建邦。
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東方大國。而齊桓公透過“尊王攘夷”,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
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
齊太公元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史稱齊太公,姜齊為田齊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齊威王二十三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齊王建二十七年,燕齊之戰爆發,齊王建向魏國求援,魏太子風以“假途滅虢”之計攻陷臨淄,田氏王族焚於王宮,火燒三日,齊國覆滅。
自此,齊國曆經兩氏,八百多年的歷史,斷絕!
……
……
覆滅了齊國的李辰風並沒有太過關注北方的戰鬥,而是立刻派遣大軍四散而出,收服周邊城池。
此外,魏國大梁城外編練的那十萬新軍也已經開始出發。
把臨淄城交給了副將臨時管理之後,李辰風直接帶著驚鯢快馬向著東海之濱的桑海城而去。
這次他的目標正是儒家的聖地小聖賢莊……
先秦時期,當世兩大顯學,儒家和墨家。
墨家講究的是“兼愛,非攻”,反對戰亂和爭鬥,很少插手各國之間的事情,而儒家所學君子六藝,乃是真正的入世之學,入朝為官的比比皆是,所以李辰風這次就去是求賢的。
現如今小聖賢莊的莊主乃是儒家掌門的荀子。
荀子的思想主張的主要特色是綜合百家、調和儒法。
荀子繼承孔老夫子“禮”的思想,進一步提出禮法並重的理論。他認為禮與法之間不是對立關係而是互補關係。
他不同意孟子苔王賤霸的思想,而提倡以王道為主、霸道為輔的政治主張。他的這種王霸相雜、禮法雙行的主張倒是更貼合現如今這個時代王族的理念,更何況他還能教匯出韓非這樣法家的人,所以李辰風才會決定抬舉儒學,以儒家弟子為基礎去設定以後治下的基層官員……
雲霧縹緲的雲海崖頂,一顆虯結的老松直插雲團,一如當初韓非離開時候的模樣。
樹下,一老一少兩個人影相對而坐。
場面和一年前何其相似,只是其中之一的主角卻已經不同了。
“早就聽聞先生宗師之名,今日一見真是三生有幸了。”李辰風以晚輩禮對荀夫子道。
荀子面上古井無波,眼神平淡的看著李辰風道:“公子謬讚了,老夫不過是個風燭殘年的老頭子,當不得公子如此誇獎。”
……
兩個人的談話無人得知,所有儒家弟子和驚鯢都被攔在了山下石階入口處,不得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