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拿下了兩個國家,李辰風的動作嚇到了這個世界很多人。
現如今的魏國,在得到了燕國和齊國的土地和人口之後,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戰國末期第一大國。
戰爭結束之後,李辰風立刻以大將軍的名義,把所有齊軍和魏軍挑選出了五十萬青壯充入軍隊,其他則全部遣散回鄉。
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李辰風一邊在魏楚邊界陳兵三十萬,一邊努力消化從兩國之中獲得的戰爭資源。
至於秦趙之間的戰爭,李辰風已經打定主意要當一個看客了。
趙王遷二年三月,秦國增派十萬大軍於上黨郡殲滅叛軍成蟜所部,收攏殘兵五萬,而後這十五萬大軍在秦國上將王翦的統帥下,從河東直插上黨。
趙王遷急調北方正和李牧一起抵抗蒙武和李信的司馬尚南下抵擋,卻不想王翦命秦將楊端和分兵直取狼孟、番吾,趙軍損失慘重,只得退守都城邯鄲。
也正是在這一年,趙國遇到嚴重旱災,國內缺糧,人心浮動……
秦國在穩定佔領區形勢後,立即轉用兵力於邯鄲,於一個月後派軍乘趙國大飢之機從兩個方向對趙國發動進攻。
上將軍王翦率秦軍精銳大軍,羌族將領羌瘣率領羌兵共二十五萬出井陘;秦將楊端和率兵出狼孟,過馬陵,分由西、北夾擊邯鄲。
趙王遷依舊只能派李牧和司馬尚率軍抵抗。李牧仍採用築壘固守,避免倉促決戰的方針,使秦軍屢攻不勝,形成相持。
久攻不下的王翦知道趙王一直在向魏國求救,為了避免時間長了發生意外,他利用趙王遷庸碌無知、其寵臣郭開貪財好利和嫉賢妒能的弱點,使用反間計來離間李牧和趙王遷之間的關係。
趙王遷原本就因為當初李牧支援廢太子趙嘉,所以對他非常厭惡,最後聽信讒言,遂命趙蔥和顏聚代替李牧、司馬尚為將。
李牧深知此時趙國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拒不受命。惱羞成怒的趙王遷直接命令處死李牧……
司馬尚見此立刻苦勸李牧,讓他遵守王命,這才讓趙遷收起了自己的殺機,最後只是把兩人給收押在了邯鄲。
當然,這並不是趙王遷不捨得殺他們,而是因為李牧治軍有方,愛護部屬,在邊防與官兵共同生活、戰鬥多年,頗得士心,若是殺了很可能會引起兵變,所以只能暫時收押,等到邯鄲之圍解除之後再說。
可他不知道的事,臨陣換將原本就是兵家大忌,現如今李牧和司馬尚同時被關押,瞬間大軍軍心渙散,毫無戰心。
趙王遷二年六月,王翦軍乘勢猛攻,一舉擊敗趙軍,殺趙蔥,佔東陽。顏聚懼逃,因害怕趙王懲罰,直接南下投靠了河內郡的魏國守軍。
等李辰風得到訊息的時候,王翦三十萬大軍已經把邯鄲給包圍的宛若鐵桶一般,破城只在旦夕之間。
六月十五日,王翦、羌瘣率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氏宗族無一倖免,甚至連原來歷史中帶著宗族逃亡代城自立為王的廢太子趙嘉都成了秦國的俘虜……
趙國滅亡之後,除了逃跑的顏聚和鎮守在燕趙邊界的老將龐暖麾下一共十五萬趙軍之外,其他數十萬趙軍,不是逃進了深山就是被秦軍給坑殺,原本國力強盛的趙國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人口銳減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