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間,周航將兩件珍貴的瓷器收進袋子裡,又抓起桌上最後一個白色淨瓶觀音像,對二人說道:“這尊白瓷淨瓶觀音像,是北宋早期的定窯白瓷。定窯是中國宋代主要瓷窯之一,後世譽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山村,曲陽縣宋屬定州,故名。燒瓷始於唐,盛於北宋,元以後衰落。北宋蘇軾《試院煎茶詩》、宋邵伯溫《聞見錄》、元劉祁《歸潛志》、明曹昭《格古要論》、清朱琰《陶說》等文獻,均對定窯有所記載。古陶瓷專家葉麟趾先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率先調查了定窯,確認了曲陽澗磁村窯址。1950年以來,文物考古工作者對定窯遺址進行了多次調查與發掘,基本上弄清了定窯的燒瓷歷史、燒製工藝、裝飾特點、產品品種以及與鄰近地區的相互關係。受定窯影響並燒製定窯風格產品的窯口,多集中在山西省境內,有平定窯、陽城窯、介休窯等。還有四川省的彭縣窯,也曾燒造過定窯風格的白瓷。定窯瓷器傳世品較多,原清宮收藏的也不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湖南長沙,浙江臨安,陝西西安,江蘇鎮江、南京、江浦,河北曲陽、定縣,河南安陽,遼寧朝陽和北京通縣、豐臺等地的唐、宋、遼、金墓葬、塔基、窖藏中均出土了許多定窯瓷器。僅1969年發掘的河北定縣,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和至道元年(995的兩座塔基,就出土了完整精美的定窯瓷器一百餘件。根據胎釉特徵,這尊白瓷淨瓶觀音像,就是出自於河北曲陽的定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