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整個生態大迴圈下的必然結果。
畢竟生態,是個很宏觀的概念。
而大晉的細作彙報了這一情況後,謝綰若有所思,與沈安、李承清商量過後,便試著將飄向北邊的雨雲和溼熱空氣都給截胡了。
讓它們都拐了個彎兒扔回到汪洋大海里。
同時謝綰還發現,由於目前三國的領海意識都很薄弱,大海對於這個時代的人而言還是個無法征服的領域……所以大陸東、南兩個方向的無盡汪洋,都被預設為無主之地。
所以謝綰言出法隨的能力,能夠無阻礙的作用在大海之上。
於是謝綰順便將東海的暖溼氣流也給他們截胡了。
這就導致整個大晉幾乎沒下雨,連帶著大遼也慘兮兮的發了十年一遇的旱災。
大晉一年之內國力下降如此之多,除了太皇太后與平王沈長興作妖之外,很大一部分,也是謝綰的原因。
這事兒沈安和李承清也知道,兩人還商議過從海上出兵攻入大晉,讓大晉三面受敵的事兒,反正有謝綰在,這海肯定風平浪靜。
但即使相對最注重海事的大梁也不過只有八萬八千水兵,而操練水軍耗費的時間與資源都要遠超尋常步卒,且打造海船也需要大量的資源與時間。
所以目前大梁水師還不成規模,想要抵禦倭寇水賊倒是足夠,但要發動國戰就不妥了。
八萬多水兵背上,深入敵國腹心之地,補給也是個大問題,很可能讓這支隊伍被大晉一口給吞掉,白白犧牲數萬將
士。
至於大晉水師反倒不成問題,他們只要敢出海,謝綰就敢把他們給掀翻咯。
順帶提一嘴,謝綰以滿頭花白為代價,將東邊那座好幾個名字的海島給推平了,整個海島都斷了根基,沉入海溝
將來海運發達起來,那些沉沒的海島或許會留下一個個新的傳說。
這些事兒,沈安和李承清都知道。
但他們真沒想到,也想不到,謝綰竟然能搞出一塊大隕星,往大晉國度砸去。
“或許……”李承清嘀咕道:“陛下以大偉力在大梁上空的天外召喚一顆大隕星,然後順著往大晉國度方向推去……似乎可行?”
沈安嘴角又是一抽,隨後連連擺手:“惹不起惹不起,與這樣的皇帝敵對,尤其對方還不用付出什麼代價……這怎麼打怎麼玩?”
只要帶入一下大晉方的太皇太后、平王沈長興或者諸多將領的身份,沈安就覺得自己的心態都要崩了,這仗根本沒法打。
而他原本就是大晉的攝政王,領軍打仗多年,想要換位思考一下,輕鬆的很。
忽然起了北風。
風越來越大,吹動起周圍的旗幟。
沈安張了張嘴……帝都離這兒還隔著三千里地,隕石撞擊的衝擊波竟然影響到了這兒麼?
還真是……可怕。
如此規模的撞擊之下,恐怕國都都得化作一片廢墟了吧?
不過沈安猜錯了,這風和隕星撞擊沒什麼關係,隕星撞擊產生的衝擊波還在路上,而且不可能吹向千里之遠。否則便不僅僅是大晉國都被毀了,整個大晉都得毀掉小半。
那樣造孽太大,謝綰也不願如此。
與此同時,大晉,國都,皇宮。
太皇太后坐在一片廢墟當中,滿臉呆滯。
突如其來的隕星撞擊,直接將整個帝都都給摧毀,便是皇宮都不例外。
舉目望去,皇城之中竟無一棟完好無損的樓房。
可想而知死傷會有多麼慘烈。